【#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学前,期末,心理学,复习](/static/wddqxz/img/rand/big_127.jpg)
学前心理学期末复习材料
● 1.学前心理学所研究的个体基本为0-6、7岁的儿童
● 2.学前心理学研究的两大任务:①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②解释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 3.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收集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 4.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 5.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必然的顺序和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①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②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 6.将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 7.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其中1-3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儿童难以掌握口语。
● 8.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距离。
● 9.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1)生物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客观存在,它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②生理成熟 (2)环境因素:学前儿童所生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各种教育影响可以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3)儿童的主动活动
● 10.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心理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和本质特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是指在各个年龄特征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 1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1)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可变性:由于社会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儿童的心理发展的情况有各种差别,构成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 12.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动作(近远规律)(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 13.3-4岁儿童的心理发展:(1)生活范围扩大(2)认识依靠行动(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
● 14.4-5岁儿童的心理发展:(1)活泼好动(2)开始接受任务(3)开始自己组织游戏(4)思维具体形象
● 15.5-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1)爱学好问(2)抽象能力明显开始发展(3)个性初具雏形(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 16.方位知觉的发展: 5岁后的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儿童能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不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儿童在5岁时,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
● 17.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吉布森和沃克进行了著名的‘视崖实验’。 ● 18.生活制度在学前儿童对时间的定向上起决定作用。
● 19.感受性:同一感受器,也可因刺激的连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有时表现为感觉完全消失;有时表现为感觉的钝化。
● 20.暗→亮环境,感受性↓(明适应) ● 亮→暗环境,感受性↑(暗适应)
● 21.感觉的对比:感受器官因为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彼此对立的感觉相互作用时,可使对方的感受性有所加强,这就是对比现象
● 22.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2)无意注意的发生和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和发展(3)注意的适应性逐渐增强(4)注意控制的时间在延长,持续性注意在发展(5)注意越来越有计划性(6)注意分配能力在增强,分配性注意在发挥(7)对注意的监控和调节在增强
● 23.3-6岁儿童的无意注意:(1)注意仍然主要受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支配(2)兴趣和需要逐渐成为3-6岁儿童无意注意的原因
● 24.3-6岁儿童的有意注意:(1)3-6岁儿童有意注意主要受大脑发展水平的限制(2)3-6岁儿童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指导下发展(3)3-6岁儿童逐渐学习一些保持注意的方法(4)3-6岁儿童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u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