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引领和主体作用探析》,欢迎阅读!

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引领和主体作用探析
摘要:高等院校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级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主要组织形式,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往往出现互不干涉的工作状况,党支部不能很好的发挥在学生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本文从高校建设的实际角度出发,提出通过建设校园党建文化、加强学生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党支部创新方案立项、建立党团协调工作机制等方法,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和主体作用。
关键词:党支部 建设 引领 主体
1、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 政治理论学习风气淡薄
绝大部分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高度的爱国热情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在重大政治事件中体现出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荣誉感,具有应有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寡淡,持回避或消极应付的态度,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囫囵吞枣,更缺乏有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习体会交流,影响并削弱了当代大学生的理性爱国热情与服务奉献精神。
1.2 各类学生管理组织缺乏合作和高效运作体系
高校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管理存在分工不明确也不合作的现象,往往团支部和班级的联系比较紧密,因为大多数的团支部都建在班上,党支部则一般由二级学院党委或党总支直接管理,党支部与团支部和班级之间缺乏渗透与交流,党支部不能发挥出核心领导作用,对团支部和班级的各项事务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有效的管理。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高,课业、学生会、社团等事务的增加,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事务,并趋于自我管理,造成班级、团支部有形无神现象,也使得大学生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1.3 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单一化和边缘化
除了对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班级能做到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党支部,大多数高等院校学生党支部在大学一年级时,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党支部,二年级时,以级队为单位成立党支部,三年级时通常以多个班为单位成立党支部,到了四、五年级时才有可能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党支部。这样导致低年级学生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党员,繁重的发展任务和庞大的积极分子队伍,使得低年级党支部很难开展有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多彩党建活动,并且由于党员人数在班级人数中占有比例很小,很难达到引领青年学生思想的作用。高年级和研究生面临专业课学习、就业、科研等诸多事务,党员对支部活动积极性不高,不能开展高质量的支部活动,更加造成党员对支部活动草草应付、敷衍了事,再加上各种学校、学院层面
开展的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和以个人、班级为单位的奖项评选,使得党支部的作用和活动常常被边缘化,无法进入校园文化的主流地位,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切实保障育人实效
2.1 政策基础[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学生工作的重心不断向学生班级转移,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的目标。
2.2 加强党团班三位一体化建设
班级建设、团支部建设和党支部建设都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切入点,都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着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重要职能;同时,随着高年级学生党员人数的增加,班级中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的班级建制模式将普遍存在,加强党、团、班“三位一体”整体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展示先进性的实践平台和展示才能的现实舞台。
2.3 党建带团建促班建共发展
大学生班级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和组织载体,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在班级中的影响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团组织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种关系决定了党团组织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党团共建的必然性。三者之间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在构建“三位一体”模式班级中,用党建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认识,让党建带动团建再促进班建,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根本保证。
3、发挥党支部对团支部和班级的引领作用的有效途径
3.1 加强大学生党员引导作用,建设校园党建文化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代表,党建文化是指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党的理论发展和实践中培育形成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让党建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基石和纲领,并融入代表时代先进性的校园文化诸要素,是高校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基础。把党建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让党组织成员更多地参与到团组织和社团的活动中,引导其积极健康发展,促进校园文化与党建文化融合,建设校园党建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在充分
发挥社团、团组织和班级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同时,推动校园文化沿着积极向上的健康方向发展,从而很好地发挥党建文化的先进性和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3.2 重视学生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加大培养学生党务干部的力度,增加学生党务干部的人数,一方面在努力实现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同时,增设院系级本科生党总支和研究生党总支,党总支委员为学生党员,让更多的党员参与到党内事务管理中来,更好地发挥学生党支部作为团支部和班级团结进步的核心力量的作用,成为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另一方面,让研究生党员骨干指导本科生,充分利用研究生党员专业优势、阅历优势、党性修养优势等,为优秀研究生党员骨干提供锻炼的舞台,使这些研究生党员走上工作岗位后,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r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