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诗翁”臧克家的长寿秘诀

2023-01-15 16:5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世纪诗翁”臧克家的长寿秘诀》,欢迎阅读!
诗翁,臧克家,长寿,秘诀,世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世纪诗翁臧克家的长寿秘诀

作者:董成家

来源:《科学养生》2011年第02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凡是上过中学的,都对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这首《有的人》记忆深刻。这位诗坛元老曾以活到120岁自励,不料却在2004元宵节驾鹤西行,享年99岁。

一个年轻时就体弱多病,曾多次因病休学、长期住院,甚至摸过阎王鼻子的人,步入耄耋之年,成为寿星,可谓生命的奇迹。和他泥土诗人的称谓相仿,臧克家的生活也散发着泥土的气息,不崇尚豪华,而崇尚简朴;穿不讲究,吃更简单,生活无异于普通百姓。大蒜、大葱兼大饼,故乡风味赛山珍,这是先生的老友、作家姚雪垠先生笔下臧老的饮食习惯。他饮食清淡,顿顿少不了大葱、大蒜、咸菜与花生米。这老四样于老先生而言,胜过山珍海味。吃饭不讲究色香味,但起居饮食有序守时。中餐定在1145,晚餐定在620,成了臧老的就餐标准时间。他从不吃补品,还说:自家饭菜最养人,如果说我的饮食有特殊之处,除了那老四样外,就是每天晚上要喝一碗杂粮粥,大米、小米、红豆、黑米各抓一把,夏天加绿豆,冬天加红枣,美味极了。我觉得大葱、大蒜辣乎乎的挺开胃也下饭。每天吃个七成饱,没听说吃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吗,我一向就瘦巴巴的不挺壮实!

经多年实践,臧老认识到,药物只能医病,不能强身,欲求身体健康,锻炼最为重要。前几年,早起散步、做操或做些简单的活动,每天两小时,常常雨雪天打着伞照样出去。一次,臧老因脑供血不足险些晕倒在外,邻里发现后将他扶回家。此后,家人提出要陪他外出,却一次次被婉言拒绝。每次重病过后,只要能动,他就在床上活动手脚,让家人为他按摩;体力再恢复些,就让家人扶他起来,在屋里或走廊踱步。

烟出文章酒出诗李白斗酒诗百篇,谁又会想到,这位才华洋溢的作家、诗人滴酒不沾、支烟不抽。1948年前他每天要抽两盒香烟,雷打不动,后由于负担加重等原因开始戒烟。这一戒,就是50多年。

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及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是臧老长寿的一大秘诀;他执著的笔耕、博大的爱心及超脱的性情与豁达的胸怀,是他身体安康,诗心长春的又一秘诀。

以诗歌著称于世的臧克家,气质如诗,性格如诗,他的热情、朴素与豁达,率真、刚直与耿介,都是属于诗的。他认为,淡泊名利,保持心境平和对养生至关重要。有道是心境静时身亦静,一般人心情不悦、心境不佳都是由于希冀得到而未能如愿,因而烦闷、苦恼,心理失衡而损害身体健康。而他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几十年来,他经历过坎坷,也曾面对过辉煌,都能泰然处之,宠辱不惊。同时,臧老还认为,心境平和不等于出世超脱、心若枯井。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要满怀激情去做,对个人名誉、地位则大可不必去计较什么。他说:人的思想要开明、要开朗、要开放,做人首先要认清人生的意义在于: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去烧。能把一切都贡献给祖国,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待人生,才能正确看待生与死,才能长久保持乐观的态度,才能热爱生活,达到身心两健,益寿延年人活在世上,难免有些磕磕碰碰和心中不愉快的事情,也会有情绪紧张或心理不平衡的时候。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理胜情,要在乐观的精神状态下,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才能健身,才能战胜疾病。

臧克家有几大爱好,他喜欢花卉,喜欢喂麻雀,也爱收看新闻节目。他说,花虽不语,但可赏心宁神;生灵鸣唱不停,欢乐可爱;每天晚餐后,他少不了一堂必修课,那便是看电视新闻节目。早些年,他尤喜看球赛直播,但晚年因心脏不适应那激烈争夺的场面只得忍痛割爱。天下事、国家事、文坛事是晚年臧克家最关心的事。从中美关系到祖国统一,从申奥到入世,从文艺界的团结到诗歌的发展方向,都是他嘴边上的话题。有时还口授文章,委托家人代笔,常有精彩语句脱口而出,思维敏捷丝毫不减当年。

年景虽云暮,玮光犹灿然,经历了世间沧桑,饱览了人生百态,晚年的他依然童趣不失、笑声爽朗。臧老喜爱跟孩子在一块。从前每次散步,小朋友见到了他,总是老远就臧爷喊个不停。他们的臧爷爷也乐于与他们一起捉迷藏或踢沙包。这时候,臧老也变成了老天。当孩子们有什么不快的事时,也乐意哭着找臧爷爷说个痛快。这时,臧老只得边哄小孩别哭边给他们些糖果吃。在孩子们中间,他成了孩子王,童心十足。他在散文《我和孩子》中写道:我喜欢这许许多多的小朋友,自己好似变成了他们当中的一人。臧老甚为关心儿童事业的发展。在希望工程刚开始启动时,他便长期资助甘肃武威市失学女孩常清玉;某地希望工程向他求字,他二话没说,当即写了爱心如火四个大字;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破土动工,他得知后又无偿捐献了自己刚收到的1万元著作稿酬……

臧克家自2002年底住进北京协和医院,1年多的时间里,他与病魔做着艰苦的斗争,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病痛的折磨并没有让臧克家屈服,他在《病中抒怀》里这样写道:老来病院半为家,苦药天天代绿茶。榻上谁云销浩气,飞腾意马列无涯。依然是满腔的豪气。清醒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向小辈提要求,让他下床走路,他曾急切地对女儿郑苏伊说:不锻炼怎么行呢?我要下床,我要走路,我要看看外面的风景。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一定要看看天边的夕阳!”

臧老清醒的时候,曾执意向子女们要笔,并用那只握了一辈子笔杆的手,吃力地、颤抖地在纸上认真画着。子女们指着那不成形的圈圈点点问他:您写的这是什么?”他语气凝重而坚定地说:时代精神!”即便在病中,他仍然十分关心国内外的大事,曾经给女儿写信说:中国形象永久树立全球。我,人,已老矣,关心世界大事,浩然之气不衰!”

就在臧老病重期间,十二卷《臧克家全集》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读者翻看每本书前面的照片,就会发现,臧老在照片中留下的神态最多的还是笑,他笑看人生,笑对历史,笑迎未来。笑,其实是臧老精神世界的直接映射。即便是在与病魔的抗争中,他也是微笑着面对。即便是刚从生死边缘走了一圈后,看到来医院探病的家人和朋友,他也会露出笑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臧克家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今天,用来怀念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编辑/吕毅 Zyc759-1@163.com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kg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