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普:端午节习俗

2022-08-08 10:38: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科普:端午节习俗》,欢迎阅读!
端午节,习俗,科普,儿童
精品文档

儿童科普:端午节习俗



儿童科普: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等。端是开端、起初、开始之意,午是农历地支纪月五月的称谓。午是通假字,与五既同音又通用,因此五月初五叫做端午或重五。 全国各地端午节都有吃粽子的习俗。吃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古代大诗人屈原。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左徒(官名,仅次于宰相)屈原,在朝执政时力挽楚国危亡,受迫害流放时又不愿做亡国奴,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抱石投入今湖南省汩罗江而死。当地民众为了其遗体免遭鱼虾侵害,便向江中投苇叶包着的米,喂鱼虾。以后,逐渐形成每于端午节便用苇叶包粽子这一稳定的习俗。围场这一习俗,是南方移民带过的。围场的粽子是用大黄米(黍米)或糯米包的。内有大枣。除自吃外,还要赠送亲友四邻。大多数人家早饭都是吃早已煮熟再次煮透的粽子,也有端午节吃饺子、烙粘糕饼、炸油糕、炸油条的。在没改革开放之前,五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月份,端午节正处在缺菜季节,节日菜只能吃上年留存的干菜,如豆角丝、角瓜条、蕨菜干(如意菜)及上年漏制的粉条等。富裕的家庭,新作个豆腐也就很奢侈了。早先年围场人也喝雄黄酒,雄黄是位中药,在中药店可以买到,用雄黄泡酒喝,据说可驱五毒、消灾辟邪,不被毒虫咬。

2016

1 / 2


精品文档

围场人端午节早晨家家在门上挂五彩葫芦,还在大门上插杨柳枝,在房屋内外门楣上插艾蒿,以避瘟疫。端午节早上,每家大人都要带孩子起早(5点左右)上山采艾蒿,在郊外踏露水,并到泉水边洗眼睛。传说用山泉水、露水洗脸、洗眼睛,脸上不长豆豆,不得眼病。孩子们在上世纪60代前要在手腕上拴五色线(遇雨则解下,扔在水坑里)、后背用布做的胖娃娃、戴绣的荷包香包、挂长命锁等。 围场满族人非常重视端午节,传说清八旗兵是在端午节早晨到围场守围的,其后辈每过端午节都要上坟祭祖。

2016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