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对策》,欢迎阅读!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对策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旦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往往并不容易被发现,这样就会导致问题不断扩大,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作用,对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 引言
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干预,避免产生心理危机,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三观,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人才。如今,各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综合技能,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竞争优势,适应接踵而至的挑战。高校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将互联网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机结合,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打造完善的心理健康APP
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移动互联网获得迅速发展,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由于大学生对智能手机高度依赖,因此,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发挥出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打造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APP,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学习,或者向心理教师提出问题,寻求帮助。虽然许多高校会建立专门的校内心理健康网站,但与之相关的移动APP比较少。学校要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设置微信公众平台,对相应的功能模块进行优化,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然而,部分学校虽然已经设置微信公众号,但与心理健康和咨询相关的模块并不完善,这样就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发挥。
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根据学校的发展情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打造具有针对性的移动终端APP,将心理教育、心理咨询、互动等模块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确定APP可以上线后,就要进行宣传。可发挥出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短视频的宣传优势,使学生能够了解APP的作用,积极登录平台,展示出平台的互动功能。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一旦发生心理危机,学生就能及时向APP求助,教师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敢于措施,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建立专门的大数据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人们利用大数据就能对服务对象进行分析,在海量数据中搜集、整理出更有价值的内容,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高校要善于将大数据技术与心理危机干预相结合,打造专门的大数据平台,搜集学生的信息,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是否存在心理危机。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结合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进行预测,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通过这种方式,就能提高心理预防和干预的针对性。
三、打造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高校要打造具有专业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保证每一名教师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育和指导,保证心理危机得到有效的预防与干预。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优势,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教育,为学生呈现新鲜多样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融入生动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就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具备健康的心理,对待生活更加积极向上。目前,部分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由教师兼职负责,许多教师缺乏专业的教育背景和培训,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专业教师数量较少,而且部分教师不能充分发挥出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很难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无法达到有效的干预目的。为了改变现状,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提高教师的专业
水平,使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价值。要积极与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开展合作,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并善于将所学内容与教育有机结合,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掌握大数据技术的精华,善于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打造完善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的预防。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对教师进行考核,将考核成绩与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晋升挂钩,就能使其更加重视该项工作,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互联网与教育逐渐融合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正逐渐发生改变。高校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的功能和价值,积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的预防,打造合理的干预体系。要积极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使学生随时利用APP就能获得最新信息,接受心理教育。要发挥出大数据的作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需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就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获得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姚斯亮.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路径分析[J].财富时代,2021(04):227-228.
[2]吴琪琪.“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81-82.
[3]陈伟贤.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研究[J].科技视界,2019(35):170-171+14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h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