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忆大师胡希胜

2022-10-18 18:13: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记忆大师胡希胜》,欢迎阅读!
中国,大师,记忆,胡希胜
中国记忆大师胡希胜



从一个懵懂的大学生到世界级的记忆大师,他,用了7年。

2022年的冬天,承德县三沟镇甲皮山村的山坡上,每天日出后都会出现一个男孩瘦瘦的身影。他手握镰刀,弯着腰,砍着柴,时而坐下身来望着山下,或是远方

此时,跟他同龄的孩子正坐在初中的课堂里。而他,却已经因厌学在家休学半年了。一向慈爱的父亲第一次跟他发了脾气,逼迫着他回到课堂。你的出路只有一个,就是考大学,否则就一辈子在家割柴火!。这个男孩,就是胡希胜。

几年后,他要感激父亲当时的决绝。因为,正是那份决绝,最终让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来到了北京。也正是在这所大学里,胡希胜找到了自己的梦想。

2022年底,中国脑力运动宣讲团到中国农业大学演讲,台上的记忆大师们展示了超越常人的记忆水平,让出于好奇走进教室的胡希胜完全震惊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是不相信人的大脑是真的可以做到过目不忘的。

我也要练就这样的记忆本领!演讲完毕,胡希胜立即报名参加了他们的培训课程,并随后在他们的团队里做起了助教。尽管助教的工作只是整理材料,帮讲师整理课件,布置讲座现场等,但是,他觉得他离自己的梦想那么近,近得触手可及。

没有讲座的时候,胡希胜就自己开始练习。人的大脑有个潜能,就是可以将图像的东西迅速并长久的记住,这个潜能只要接受足够的训练,每个人都是可以开发出来的。遵循着这个道理,他慢慢摸到了门道。面对着太阳、浩瀚的大海、阿拉法特等大量词语,他将词语联想成对应的画面,然后按照顺序记住:远处,太阳出现在海平线上;近处,是一片浩瀚的大海;眼前,阿拉法特正在海滩上散步这样一来,抽象的词语就转化成了容易记住的画面。 人们都说,成功等于1%的天分加上99%的努力。

大四那年,为了能够专心练习,胡希胜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子。那段岁月在





1 3


他的记忆里永远也无法抹去。

那是一个不到5平方米的地下室,因为常年见不到阳光,屋里潮湿阴冷,时而散发出阵阵的霉味。夏天,屋里闷热得透不过气;冬天,屋里又寒冷得让人伸不出手。在季节感明显的地下室里,胡希胜过着分不清昼夜的日子,屋子里堆满了面包和泡面,一年的时间里,他已经分不清自己吃的是早饭、午饭、还是晚饭,也没有固定的吃饭时间,所有的安排都只遵循一个宗旨: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其它时间用来训练和学习

很多次,他泡了方便面,转身又去学习。等到身体饿到透支,他摸摸疼痛的胃部,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吃饭。而这时,汤早已没了热气,面也因泡的太久,烂的几乎不用去嚼

废寝忘食的生活经历给胡希胜留下了几样东西:超凡的记忆力、坚韧的毅力,和难以改变的不规律的生物钟。

胡希胜学的是车辆工程专业,就业情况很好。毕业时,身边的同学都顺利地找到了工作。只有他和另外一个一直支持他的唐红明每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直盼望着儿子大学毕业后能找一份稳定工作的父母再一次急了,多次催促他赶紧找工作,不要误入歧途。可胡希胜不再是当年那个初中辍学的男孩了,而是一个有着清晰的人生规划,并抱定梦想不放松的男人了。这一次,父母没有再坚持,而是选择了默许。

然而,现实比他想象得要困难的多。

他和唐红明到处联系讲课,可是多数人对脑力记忆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并不多,又看着是两个刚毕业的年轻学生,信任并不高,讲课的机会很少。两个年轻人四处碰壁,梦想在现实面前开始支离破碎。

经济的窘迫、实现梦想的无望、家人的期盼,让胡希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可在训练中练就的毅力和隐忍,让他可以坦然地接受这一切。在他看来,全部的付出、积累和所承受的一切,在将来的某个时候都会得到回报 就这样,两个人挤在出租屋里,基本靠煮面度日。那段时间不久,但过起来真的很漫长

为了节省开支,两个人很少吃肉,一天两顿饭,而多数时候都是煮面条,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bQ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