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023-01-26 09:1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欢迎阅读!
幼儿,良好,培养,习惯,行为
浅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一、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靠短时间内的说教形成,而是需要反复训练和巩固才能形成。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比如:在培养孩子要有爱劳动的品质,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将玩过的玩具收好等,如果孩子不会老师会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做示范。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教。同时,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行为习惯。 二、环境配合、熏陶强化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与环境的熏陶作用密不可分。要在美化幼儿园环境、为人师表方面下功夫,比如:要让幼儿学会团结友爱、尊老爱幼。老师首先要做到自己与其他老师之间要和睦相处,对家长要有礼有节,对幼儿要宽容相待;教学游戏以及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表扬。又如:可以在起床时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游戏时,安排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等,在以上活动中谁表现好,老师就表扬谁,让孩子明白互相帮助是好事,老师会喜欢,小朋友也会喜欢。通过这样的一些小事,使幼儿在帮助、关爱他人之中得到乐趣,从而使好习惯巩固。

三、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拍皮球”的游戏游戏一开始,就有两个小朋友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红色的皮球,都不愿意要绿色的,怎么办呢?红色的皮球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抱起那个绿球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绿球刚才对我说,它长的也很漂亮,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两个争吵的小朋友马上谦让起来,最后每人都拿到了一个球。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四、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子,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五、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孩子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讲道理的时候要把握两点:1、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2讲时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比如:“对人有礼貌”孩子对礼貌还不是很明白。老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大人就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不要直接叫大人的名字,小孩叫大人的名字也是不礼貌;早上来幼儿园、晚上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如果不问好、不再见也是不礼貌的。必要时,老师还要将礼貌的用语做示范。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的“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同时,老师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得到相互配合,家园共育。 六、家园合作育儿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只重视幼儿身体和智力的发展,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有的家长常常剥夺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有时看到幼儿在园里倒垃圾、捡废纸就感到心疼赶紧去帮忙。这样日后难以形成爱劳动的习惯。幼儿期是一生的启蒙阶段,仅仅将知识技能的学习,智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任务是不够全面的。智力的开发、品德的培养乃至性格的形成却受到个人行为习惯的影响,我们应重视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形成的常规训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其日后全面发展和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可以制定家园联系表、家园信箱,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a7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