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合理后果法》,欢迎阅读!
![管教,后果,合理,孩子,方法](/static/wddqxz/img/rand/big_78.jpg)
管教孩子的方法-合理後果法
父母親和老師在面對孩子不當的行為時常會抱怨:「到底要怎樣管教孩子才好呢?打也不是,說不定還會犯法呢!那用說教的,孩子也會裝做一付悔過向善的樣子,不然就會看到孩子對長輩的諄諄教誨一臉不以為然的樣子,忍不住火氣就更大,到底該怎麼辦比較好?」沒錯,現在的社會用體罰來作為管教的方法似乎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動不動就有可能吃上虐待兒童的官司,實在不是很好的方法,而且我們常跟孩子說:不以用打人來解決問題。那如果用打作為管教的方法,我們又要怎麼跟孩子解釋:長輩打人是可以的,是被允許的,小孩子打人是不可以的,這種只許州官放,不許百姓點燈的管教方式,相信沒有幾個孩子會心服口服的(如果他相信了,恐怕他長大後想打的人就會更多了。)嗯,那到底該怎麼減少他們的不當行為呢?
在這邊要再次提醒各位,在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之前,請先思考一下什麼行為是孩子不可以做的不當行為。身為大人的我們常做一些考驗孩子耐力的事情,比如說:帶他去很多玩具的地方,郤要他不能玩,不能去碰........其實,連我們大人對一些新奇的事物都會有好奇心,都會有一種衝動想去摸一摸新奇事物,我們卻硬要規定小孩子動都不可以動,怕他弄壞。果真如此,治標不能治本,不要帶他去連你都想玩的地方,恐怕才是上上之策。除此之外,我們有更多的行為標準其實不是為了小孩而訂的,而是為了大人的面子和方便。且讓我們看看下面的狀況:某天晚上,爸爸和媽媽帶著五歲的小銘去公園玩,對小銘來說,這真是大好的機會,於是在幾十分鐘裡,小銘玩得不亦樂乎,媽媽看到時候不早了,把小銘叫回來,一看到小銘身上髒兮兮的,馬上把小銘罵了一頓:「你看你,玩的這麼髒,像個野孩子一樣,一點家教都沒有,丟我們家的臉........」奇怪,小孩子玩耍為什麼衣服不會髒?這有可能嗎?還是媽媽怕被人看到會以為自己家沒水準?既然希望小孩子能玩的盡興,卻又要要求他衣服不可以髒,這似乎連大人都很難做到,如果是這樣,小銘這種行為算是不當的行為嗎?
謝天謝地,當我們仔細深思問題不是出在我們身上,而是孩子身上時,那我們就可以用「合理後果法」來作為管教的方法,簡單來說,合理後果就是在孩子行為之後,讓他直接接受不當行為所招致的後果。就像你在客廳打電話的時候,小孩子在旁邊玩耍嘻鬧,讓你無法跟朋友清楚的談天,你可以對孩子說:「你們在這裡玩已經干擾我講電話,所以可以選擇要安靜地在客廳,還是在房間裡玩。」在這裡我們給孩子的選擇是在客廳或是在房間,如困他還是在客廳吵鬧,我們也無須動怒,只要很堅定的跟孩子說:「你已侵犯我們之間的約定,現在就到房間去。」這就是孩子所必須接受的合理後果。如1依然無效,我們會在日後繼續介紹另一種配合合理後果的方式--隔離法(time out)。不過,大部分的孩子都能遵守合理後果法的管教,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合理後果法的個特點:
1.管教是合理的:既然名之為「合理後果法」,想當然耳,強調我們讓還子了解到限制他不當行為的原因是因為不當行為會導致不好的後果,而不是莫名其妙的懲罰。這樣也可以建立孩子日後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和自自動衡量自己行為的後果。這也跟另一種溝通模式:「我的訊息」有所關聯,限於篇幅,我們仍會在往後的部分加以說明。
2.溫和而堅定的約束:在整個過程,父母親無須動怒,因為這是要告訴孩子,今天會有這種結果是他的行為導致的,並非是我們成人所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也不是因大人生氣所招來的,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因為他的行為怎樣怎樣,所以導致怎樣怎樣。
3.給孩子選擇:這是一個民主多元化的社會,我們必須讓子了解到這是他的行為所招來的後果,他如果不這麼做,就不會如此,所以我們給孩子選擇,你可以怎樣怎樣或是怎樣怎樣,讓他知道他不肯在客廳安靜,所以他必須到臥房玩耍,如果要在客廳,就必須安靜。
4.尊重他人和自己:合理後果因為是伴隨行為而來的,所以它不是我們加強在孩子身上的,最重要的是它是孩子自己所選擇的,這也是一種尊重的表示。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一方面表達了孩子的行為干擾了我們講電話,這是希望他尊重我們,另一方面則是顯露出我們尊重孩子的選擇權,相較於強迫性的處,相信孩子更容易接受。
說明它的特色後,要跟各位強調合理後果法有幾個注意事項:
1.不是恐嚇:溫和堅定的語氣常被人誤用為:「如果你再不乖,我就把你趕出去。」或是:「你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其實,管教的重點是對事不人對人,我們不管孩子再怎 麼頑皮搗蛋,我們依然愛他,我們不喜歡的只是他的行為而已,因此沒必要造成他的恐懼,這樣他只是怕你或害怕你不喜歡他罷了,根本不具有對自已行為負責的能力。
2.不是處罰:請記住,這是合理的後果,而不是我們強加的處罰,所以不要把八竿子打不 著的處罰加上去,把它變成合理後果。就像是:「你如果不乖,我就打你。」如果在遊 樂場遇到孩子不聽話,你可以很堅定的告訴他:「你可以選擇好好的在這裡玩,或者選擇哭鬧,然後我們回家。」
3.是說明,而非說教:我們在孩子有不當行為後,我們只需簡單的說明孩子的選擇即可, 讓他知道:「因為你哭鬧,所以我們要回家。」然後立刻帶他回家,而不是在那邊告訴他:「你看,都是因為你不乖,所以我們要回家,如果你聽話就不會........」這樣孩子想到的是你的說教,而不是合理的後果。
4.確實執行:既然是合理後果,當然要確實執行後果,而不是因為自已心軟,就半途放棄 ,通常這樣的結果是孩子掌握你心軟的弱點,變成看你臉色修正自已的行為,這樣更可 怕。
做了上述的說明,希望能讓您更了解其中的奧妙,不過,這就像是助人工作一樣,最強調的是態度和精神,而非是技巧。人是很複雜的動物,論技巧是永遠講不完的,但是只要你掌握了其中的精神所在,您就不會向金庸筆下的梅超風和陳旋風一樣只偷到九陰經下卷,練成了陰毒的九陰白骨爪,相信您一定會練成正大光明的無敵神功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F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