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识字

2022-08-14 13:16: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识字》,欢迎阅读!
识字,幼儿
幼儿识字:谁阻挡了天才的脚步?



编者的话:2-7岁的幼儿要不要识字?识字是否仅仅为了知识的累积,它对幼儿智慧的开启还有哪些增益?我们又该教给孩子一套怎样的识字方法,在人生起步阶段就助他一臂之力?针对这些困扰无数家长的问题,本报记者对我国著名幼教专家、哈佛脑科学研究院特聘专家、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儿童右脑潜能研究学者钱铎博士进行了专访,并与基层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家长进行了深入座谈。从即日起,本站将连续推出中国幼儿识字教育大型系列报道,旨在帮助那些仍在迷途中的家长早日澄清识字误区,走上正确早教之路。

学前识字:点亮智慧还是扼杀童年

记者:我听到有的家长说,“孩子从小学初中都要学识字,学前识字是多此一举,毫无必要”;也有的家长说,“识字是家长在虚荣心、功利心驱使下强行掠夺孩子的游戏时间,是一种违背儿童天性的自私行为。”钱博士,您怎么看待这些说法,学前儿童究竟该不该识字?

钱铎:一只刚出生的小猫,如果把它的眼睛蒙上四天,这只可怜的小猫就会永久性失明,因为它脑部神经的某些细胞因失去了必要的开发而提早死亡。同样如此,在儿童识字最敏感、最容易、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学前阶段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识字锻炼,大脑的某些功能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刺激而永久性丧失。从这个意义上说——

提早识字,不仅是必须的,更是紧迫的

从语言学和生理学角度来说,2-7岁是儿童识字最敏感、最容易的时期,也是婴幼儿脑发育最快的阶段,右脑的容量是左脑的100万倍,运行速度比左脑快千分之四秒,它会以惊人的速度,文字符号等抽象信息像照相机拍照一样,瞬间转换成图片储存在大脑中,并成为自身智能的一部分,这就是幼儿独有的“照相式记忆功能”。而过了这个时期,因为右脑发育已经完成,幼儿的语言学习不再是一种无意识、自然的行为,识字速度也会因此大大降低。

识字过晚,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

如果孩子识字过晚,小学时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因为所有的科目都与语言表述紧密相关。特别是语文和外语课,他们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都可能特别差劲,这样难免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挫伤。而且,识字障碍还会导致某些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如多动、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差、怯场、自卑、自闭、不喜欢交际、不喜欢集体活动、学习不愿下工夫甚至自暴自弃等等。孩子在未来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能在婴幼儿期找到相关的病因。这些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治,其一生的发展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记者:很多家长把“识字多少”作为衡量孩子是否聪明的标尺,甚至是人前炫耀的资本。


识字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它对幼儿的成长有哪些具体的帮助?

钱铎:幼儿识字是儿童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以开发婴幼儿的潜能、智力及培养个性品质为重点。很多人对早期识字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不过就是多识几个字、背几首诗,但他们也许不知道,如果识字得法,平常的孩子也有成为天才的机会;但如果识字失当,即便是天才也可能沦为庸才。

识字越早,大脑开发越充分,孩子越聪明

事实上,人的大脑正是在不断的、大量的刺激下发育起来的。识字越早、刺激越多,大脑开发越充分,孩子就越聪明。反过来,大脑越聪明,识字也就越容易、越迅速。幼儿期是开发大脑特别是右脑的黄金时期,如果此时接受有效的识字训练,不仅可以开发和保留相当一部分右脑潜能,更可以扩大脑容量,促使大脑神经更加发达。研究表明:假如没有识字的孩子智商均为 1005岁开始识字,孩子智商可达115;从4岁开始识字,智商可达125而从3岁开始实施3年的识字教育智商可达130以上。研究还发现,识字早的孩子,其记忆力、注意力与观察力都会高于同龄孩子。

识字越多,信息接收量越大,孩子越自信

早期识字讲究的是不论难易、随时随地。越小开始认字,孩子越认为那是一种游戏。他认得越多,越会觉得游戏有趣。因此,孩子在不知自己是在学习的状态下已经学会了大量生字,丝毫不会感到被迫与无奈。由于识字早、识字多,阅读的大门也会提前打开。研究表明,3岁就能轻松阅读书本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读书欲。而进入小学以后,也会以读书为乐,读书的内容会越来越深,而且学习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试想:假如一个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没有识字,小学后,当他正在努力地完成“四会”同步的学习任务时,那些已在幼儿时期识了字的孩子不但能轻轻松松地完成识字任务,而且还能抽出大量时间快快乐乐地看他喜欢的书籍。两相比较,谁的优势更大呢? 早期识字越重视,孩子未来越光明 幼儿识字绝不是多余的事,而是为后续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有一些家长虽然也知道提早识字的重要性,但因为忙于事业或忙于赚钱而没时间具体实施,以至错失了识字的大好时机。在这里我很想替她们算一笔帐:一个7岁前获得了良好启蒙教育的孩子,心智得到了尽可能的开发,自小培养了旺盛的求知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以学习钻研为乐趣,那么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不知要让妈妈省多少心。再庸俗一点说,更不知要为妈妈省多少钱!因为,没有一个母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前途暗淡,当孩子在学习上处于弱势时,鲜有母亲不为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甚至陪读陪写,以至筋疲力尽。如此算来,早期识字的投入产出比不可谓不高。 用错了方法,还不如不学

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环节中的起点,也是最难的一关。相比于中小学教育它更需要更专业的技能和方法。国外幼教工作者很多都有博士学历,但中国的很多家长却敢于把识字的重任交给“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保姆。即便是那些对幼儿识字足够重视的家长,也常常是“我的孩子我做主,爱怎么教就怎么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记者: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的抱怨,甚至有人把教孩子识字形容为“全天下最吃力、


最令人抓狂的事情”。很多家长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娇宠无边,但常常会因为识字而对孩子大动肝火,结果是家长教得心烦意乱,孩子学得委委屈屈。我想问一下钱博士,这些问题究竟是出在家长身上还是孩子身上?

钱铎:在早期教育中,第一个犯错的永远不会是孩子,只会是家长。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很多家长虽然也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但因为他们对汉字的特点、识字的规律以及幼儿的天性缺乏足够的认知,虽然也花费了很多心血,但最后却教丢了孩子的兴趣,甚至教出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误区一:越是简单的字越容易学

汉字只有书写的繁简,并没有认字的难易。常用字和非常用字对于儿童来说识记效果是一样的。就像我们经常说的“舞”和不常说的“兀”,幼儿的眼中只是两个不同的图形。老师用好的方法教了,孩子就会了,根本不存在难易之分。 误区二:花样越多孩子就越感兴趣

有些家长为让孩子识一个字,甚至是全家总动员,奶奶装表情、爷爷做动作,一会钓鱼识字,一会踩字过河,折腾了大半天,全家人都累个够呛。这种“游戏识字法”不仅很累、很慢,更主要的是孩子的注意力根本集中不到识字上,而且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丧失识字的主动性。

误区三:意思讲得越明白孩子就越容易记 比如教孩子“聪”字,告诉孩子“聪”由耳、口、心和两点组成,两点代表眼睛,要“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才能变得聪明。这种所谓的“字意识字法”看似有趣,实则无用。一是因为幼儿对汉字的识别主要只是图形的识别,而不是记笔画。把完整的汉字(图形)拆分得七零八落,只会增加孩子的识记难度。二是幼儿抽象意义的理解能力尚未形成,往往是讲得越多,孩子听进去的越少。

误区四:花的时间越多孩子记得就越牢

很多家长为了教会孩子一个字,花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先是教读音,再是讲构造,然后分析字义,甚至连汉字的演变过程都教给了孩子,认为这样孩子总算能记住了吧,但效果却常常难如人愿。实际上,孩子保持专注的时间是很有限的,甚至只有“1分钟的新鲜”,而在这1分钟里他可能已经把这个字记住了,家长后来传递给他的杂乱而抽象信息只会混淆孩子对文字的记忆。

误区五:只有学会了这一个才可以学下一个 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很多家长每次识字都要求孩子牢牢记住,只有学会了这个才可以学下一个。但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任何一种记忆都需要保持和再认。家长这种完全违背记忆规律的做法常常会极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会让孩子对识字产生恐惧,始终处在巨大压力之中,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自闭、逆反等多种不良性格。

钱铎: 早期识字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它是提高素质的捷径。但如果用错了方法,孩子虽然也认识了一些字,但他们对识字的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却被扼杀,这是得不偿失的。科学的识字方法必须遵循幼儿大脑发育的客观规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EI.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