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行文风格主要有如下几点

2023-03-29 09:4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汪曾祺的行文风格主要有如下几点》,欢迎阅读!
汪曾祺,行文,如下,风格,主要
汪曾祺的行文风格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语言的口语化。口语化是汪曾祺小说中最大的特点。汪曾祺早年曾师从沈从文。朴实明净的语言风格是沈、汪二人共同的行文特点。汪曾祺的文章大量使用其故乡高邮的方言,且十分贴近人物生活,其叙事角度也通常从人文方向出发,娓娓道来,随意而为。例如在《受戒》中,汪曾祺如是描写道:“赵大伯是个能干人。他是一个全把式,不但田里场上样样精通,还会罩鱼、洗磨、凿砻、修水车、修船、砌墙、烧砖、箍桶、劈篾、绞麻绳。他不咳嗽,不腰疼,结结实实,像一棵榆树。人很和气,一天不声不响”。除了普通的方言,其作品中大多还穿插着民俗民谣的使用。例如“姐儿生得漂漂的,两个奶子翘翘的。有心上去摸一把,心里有点跳跳的”。毫无矫饰,直白易懂。

第二,淋漓尽致的诗意与乐感。汪曾祺主张小说应该像诗、像散文、像戏剧。他曾经说过“我要写,要写着自己玩,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诗意”。他的作品从不拘泥于结构的束缚与行文的规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信马由缰,为文无法。读者往往能从他看似平白无奇的文章中读出一种别样的姿态与韵律。如《收字纸的老人》中,“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文白夹杂,遣词妥帖,韵味悠长。又如《晚饭花》中,“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简净优美,极具诗意。

第三,明净的赤子之心。汪曾祺的作品其独特的审美与笔触,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与细腻的观察。人性美,人物美,风俗美构成汪曾祺作品的美学主题。诗化,美化,古韵绵长,温暖,热忱,恬淡清新,质朴自然。在他的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学,民俗风景都充满灵性,活泼可爱,亦书亦画。_(:з」∠)_小时候可喜欢看汪曾祺的作品,因为


总是讲很多好吃的,馋得人口水直流(感觉暴露了吃货的本性),当时也觉得他的文风特别有趣,特别可爱,视角十分独特,和别的作家的文章相比十分有特色。而这些细节,非拥有一颗纯净的赤子之心,热爱生活,观察入微的人不可知觉。汪曾祺的小说,来自于他生活中的所有阅历与对阅历的反思

“我以为语言具有内容性。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探索一个作者的气质、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态度,不是理念)。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语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语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成论王羲之字,看来参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有关。好的语言正当如此。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汪曾祺散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1f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