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宜宾市电动车管理条例(草案代拟稿)》的》,欢迎阅读!
《宜宾市电动车管理条例(草案代拟稿)》的
起草说明
为了加强电动车的管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按照市人大立法交办会的要求,宜宾市公安局代拟了《宜宾市电动车管理条例(草案代拟稿)》(以下简称草案代拟稿)。目前,草案代拟稿起草工作基本完成,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立法的必要性
(一)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需求
近年来,电动车凭借其经济便利、节省体力等优势异军突起,逐渐成为居民短途出行选择理想代步工具。然而由于《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等国家标准相互间衔接不严谨,给某些厂家生产电动二轮车、电动三轮车,甚至电动四轮车留下了空间。电动二轮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四轮车的大量生产,未经有效登记就上道路行驶,严重扰乱道路交通安全秩序,造成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突出。加之,驾驶电动车无“门槛”限制,不需要驾驶证,大部分电动车驾驶人的法律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屡见不鲜,而相应的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措施和手段缺失,一定程度存在无法可依的“真空”现象。
(二)严格规范管理的需求
电动车的管理涉及生产、销售、登记、通行、停放等多个环
1
节,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又有自身的执法依据和标准,导致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推诿扯皮。对电动车各个源头管理环节出现缺位,难以实施有效的打击,造成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一边在道路上查禁,新的违规车辆一边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的无序局面,亟待立法予以有效管控。
二、立法的可行性
我市自2015年按照省上的要求进行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以来,经过多次专项整治活动,已经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如提倡电动车购买第三者责任保险、电动车牌证管理、电动车驾驶人违法学习制度等多项措施。通过上述管理措施,我市电动车野蛮行驶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改善了我市道路的通行状况。因此,将我市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固化为明确的制度,赋予其法律效力,有利于进一步规范电动车的管理,促使道路交通更为安全、有序。
三、主要内容和法律依据
草案代拟稿分为六章,共三十二条,分别对立法目的、适用范围、部门职责、登记管理、道路通行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草案代拟稿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
2
法规为依据,参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生态环境部公告2016年第89号)、《四川省非机动车管理规定》、四川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知》(川公发[2014]92号),四川省公安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电动自行车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公发[2015]20号)等规定,并借鉴了其他省市电动车管理工作有益的立法经验。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y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