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与学》,欢迎阅读!

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与学
作者:贾丽丽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14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行业也在稳步前进,新的教学改革制度对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向发展的学习需求,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和教师在不断发掘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实现快速深刻的记忆,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学语文的核心教学内容是阅读,阅读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在阅读教学中灵活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阅读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7-0077
语文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思维。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思维活跃但是发展较为缓慢,而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整理发散思维。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将知识可视化,清晰梳理文章中的知识点,利用图表整理每个章节的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性
在学习一篇新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列示出课堂内容,这会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清楚地明白课堂内容和课堂重点。很多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都没有预习习惯,他们只是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思路听课,教师的讲课内容就成了他们的第一印象。这样的学习方法会导致学生不愿意动脑思考,他们习惯直接获取正确答案。学生以后终会离开教师,他们需要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教师在学生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去阅读文章,这样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思维辅助工具,最初由英国的心理学家提出。思维导图采用图文并重的方式将思维形象化来表达发散的思维,通过大脑把感觉记忆或者想法认定为一个思考中心,由中心散发出多个分支节点,每个节点又可以成为下一个中心,所有的节点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小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模式、提升认知能力、强化思维深度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提升学习效率,对于日后的学习有积极的帮助。小学生思维活跃,对于新鲜的事物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很难长时间集中,尤其在阅读课上,一些文章的写作手法及文章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疲劳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容易被其他因素吸引注意力,导致学习效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