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财政赤字的实证分析 论文》,欢迎阅读!
中国财政赤字的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赤字规模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背景下。中国财政政策及时调整为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加大补贴支出、调整财政税收结构等使财政赤字规模不断扩大。财政赤字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使经济得到了复苏,但是财政赤字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潜在的财政风险,正确认识中国财政赤字有利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 财政赤字 经济增长
正文:
一 2008 年下半年美国发生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它所产生的多米诺牌效应很快就席卷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自20 世纪20 年代末至30 年代初世界性经济危机以来的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次贷危机不断扩大影响到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俨然发展成为新一轮的全球性质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给中国造成的影是多方面的。由于中国2008 年遭遇了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影响与此次金融危机叠加,更加剧了中国所面临的问题的严重性。就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言,较为直接、严 重的为:
(1)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严重下滑。中国经济高速发
展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国内消费和出口。从这些年对外贸易 出口数据以及它所占GDP 的比重就可清楚地看到对外贸易 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在中国对外出口贸易中, 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体贸易额占据了绝大多数 份额。其经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对外贸易额。这场全 球最严重的次贷危机大大打击了发达国家民众的消费信心 和能力,进而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2)加剧了中国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由于出口数额下滑,导致以外贸出口为 主的企业遭受严禁考验,许多中小企业纷纷破产。而中小企 业是吸纳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的主力。企业的用工需求下滑 和企业现有岗位流失严重等新特征,而吸纳农民工就业最多 的出口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也正面临考验
(3)导致中国有效需求更为不足。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架马车国内消费不足一 直是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难题,无论是自身的增长动力,还是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消费都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今后 几年中国想要在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速的同时并减少贸易顺 差的唯一途径就是扩大内需。但是,这段时间内很难有大幅 度提升。次贷危机发生以来,虽然社会品零售总额有增无减, 但是消费者信心指数迅速下滑,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 律,信心的下滑只会使得不足更加不足。2008 年11 月以来, 伴随着进口、出口数据的双降,贸易顺差出现了不升反降的 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内需不足的情况。 二
1 为了应对此次危机,世界各国和地区都通过种种手段来刺激经济,试图尽快走出
困境。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不仅相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财政手段是它们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在此次危机中也无法独善其身,而是受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挑战,如2008 年10 月份,全国财政收入5,328.95 亿元,同比下降了0.3%,这是数年以来第一次同比负增长。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政府在工作会议中提出,将宏观政策定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地扩大财政赤字、发行国债中国财政赤字历史时期长,规模逐年上升。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中,有l7 年出现了财政赤字,20 年的年赤字率基本上在1% 左右徘徊。1998~2002年均出现财政赤字,且规模呈现递增趋势。1998 年中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由当年的1672.23 亿元上升到2002 年的3149.51 亿元,赤字率也由1998 年的1.98% 上升到2002年的2.62%。虽然2004~2007 年中国实行了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逐年减少,但财政赤字规模仍达2934.70亿元,赤字率为2.16%。2007 年中央财政盈余1540.43 亿元,2008 年开始实行4 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财政赤字达1110.1 亿元,2009 年财政赤字为9500亿元,2010 年赤字8000 亿元,2011 年财政赤字预计7000 亿元。至2010 年底中央财政投资1.18 万亿元,带动全社会4 万亿元的总投资。2009 年财政赤字将达国内生产总值的1.5%~2%, 预计增发 5,000 亿元国债。 2 运用计量经济的双对
数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赤字可以带动经济发展,财政赤字每增长1%,拉动经济增长0.3842% 分析近几年中国政府通过降低税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扩大政支出规模,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的效益也逐渐显现出来.1.扩大内需方面政策分析。(1)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支出在国务院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位列之首。今明两年,中央财政将投入375亿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当于过去十年总投资的5 倍。理论上,以定金式或基金式启动的、由中央财政投资带动的项目,能够撬动6~10 倍的资金,那么未来三年,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在该领域的投资总额将可能达到9 000 亿元。如果再考虑其对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带动,平均每年3 000亿元的投资额还可能翻一番,带来更多就业机会。(2)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国务院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提出了“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部和铁道部表示将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实现投资总额8.5 万亿。比照“十五”期间,交通基建平均每年对GDP 的贡献达到了2 个百分点,这一轮的交通基建投资的贡献率也应该会与上一轮相当。(3)取消和停征100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财政部、国家发 改委决定自2009 年1 月1 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此举将为企业和社会减轻负担约190 亿元,连同自今年月1 日起停征的集贸市场管理个 体工商户管理费约170 亿元,合计今年以来国家采取的减费措施可直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约360 亿元。此减费措施,可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发挥与减税政策相同的扩张效应,促进企业增加投资和居民消费,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3 综合效应分析。到2010 年底,围绕国务院扩大内需十
项措施,中央财政投资安排将达到1.18 万亿元,带动社会投资约4 万亿元的规模。比照历史,1998 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的五年内,中国曾投入约3 万亿元刺激经济,每年拉动GDP 增长率1.5~2 个百分点。本轮4 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约可拉动GDP 增长1.8~2 个百分点。通过财政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一般先要有6 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吸收经济衰退中过剩的产能,故其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大约在明年下半年才能产生明显效果,而社会投资信心恢复大约需要一年时间,再考虑财政投资的乘数效应,现阶段推出的财政政策在未来两三年内大约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3~4 个百分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v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