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教育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看这里》,欢迎阅读!
![意识,良好,规则,建立,孩子](/static/wddqxz/img/rand/big_59.jpg)
前段时间美拓举行了一个幼小衔接的沙龙活动,邀请许多孩子即将上小学一年级的家长来参加,在与家长们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家长们担心的问题大致都相似:害怕孩子上课坐不住,作业不会写,学习跟不上。其实家长所担心的这些问题,多多少少都跟孩子的规则意识挂钩,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没有规范行为习惯,做一些事情都有别人的帮忙,到了小学教育的环境下,就没有办法适应小学生活。所以说,从小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家长千万不要错过调整孩子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结果惩罚的方式
在中国家庭的餐桌上,常常会出现这一个场景,爷爷奶奶先喂孩子吃饭,以各种方式哄着他多吃一口,父母坐在桌前自顾自的吃,最后孩子哭闹起来,又以打骂的方式解决问题,仿佛每一次吃饭都相当于一个战场。其实面对孩子吃饭的问题,是许多父母最头疼的事情,家里老人溺爱,不舍得让孩子饿着肚子,有一种饿叫做你奶奶觉得你饿。长期以往的喂饭形式,会让孩子有一种,家里人都要哄着我,让着我,可以随时随地发脾气的思想,反正不管什么时候饿了,都会有更多的零食等着我,于是更加的变本加厉,造成孩子跋扈、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德国幼儿园是如何面对孩子吃饭问题的,德国幼儿园的餐桌上,老师不要求孩子必须把碗里的饭菜吃完,吃多吃少是孩子的个人决定,老师不会干涉。但有一条原则,吃饭时一定要坐在桌前,一旦孩子中途离开餐桌,就被视为已经吃饱,不允许再回来接着吃。曾经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吃了几口就想跑下桌玩,老师只是问了他一句“吃饱了没有”,行动上没有任何阻止。小男孩玩了一会儿又跑回餐桌前,就在他伸手准备去拿食物的时候,老师一把夺过他的盘子,将盘子里的食物迅速倒进旁边的垃圾桶里,然后温和而坚定地告诉他:吃饭时要专注,吃饱了再下桌。下桌就表明吃饱了,不能再回来接着吃。
这种做法就是正面管教中着重提倡的自然结果法,它和惩罚以及恐吓有着天壤之别。自然结果法是让孩子自己体会到自己行为的自然结果,并学会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不吃饭会饿,不穿衣会冷,不洗手会生病,不收好玩具会找不到玩具,这些都是自然结果。通过自然结果,孩子学到的是内化的规则,自发愿意遵守。而刻意的惩罚和恐吓要么只能奏效一时,要么会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以身作侧,言传身教。
相信很多有宝宝的家庭都有这样的困扰:家里宝宝的玩具散落得到处都是,刚刚收拾好的家里,没一会功夫又被宝宝弄得乱七八糟,白收拾。你喊他去收拾,他或许还不太愿意。这个时候,不要强迫孩子们参与,自己先动手,嘴里号召着他们来帮忙。当你在收拾房间的时候,让孩子一起参与进来在你的的引导下,一起收拾积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复一日贯彻执行的收纳整理规则培养了孩子从小讲干净、爱整洁、会收纳的良好生活习惯。身教的力量之大真的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教育孩子时,不需要说教,不需要物质奖励,你希望孩子做到什么,自己先做到就行了。
提高孩子专注力,设立阅读时间。
升入小学一年级,许多孩子之所以有上课坐不住,影响同学的这种现象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孩子在注意力不集中,其实一年级的小朋友专注力不够,是很常见的问题,教育意识相对较强的家长,会调整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以此来改善。但大部分家长会忽略到孩子这一方面的情况,认为年级大了,孩子自然会改善过来。其实小朋友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是调整学习习惯、建立规则意识的黄金时段,一定要重视这个关键时期,帮孩子形成
正确的学习方法。暑假即将到来,家长们可以从暑假开始,给孩子规定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父母应陪着孩子一起,去享受阅读、学习。建立起一种学习主动性,能够安静的坐下来,专注的读完一本书,即便孩子一开始不适应,但长期以往的坚持,一定能够有所改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