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3章——制度经济理论3个层次划分》,欢迎阅读!

马克思把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因而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中心内容,并向两个方面展开对有关制度的分析:一方面是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各项具体制度,包括劳动制度、资本制度、工厂制度、土地制度、管理制度、税收制度等;另一方面是与政治、法律、文化发展相联系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
在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的语境中,对制度的理解是广义的。它既包括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各项具体经济制度。这种广义的制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反映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经济体制;三是以一定的经济体制为条件的各项具体的经济规章制度。这三方面的制度从不同的层次上作用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首先,反映社会基本经济性质的制度从经济系统的根本(核心、基础)层次上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反映不同社会经济性质的两大基本经济制度:财产私有制度和财产公有制度(撇开财产个体私有经济制度,相应地派生出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两种基本分配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的选择是由不同的生产力性质、价值取向和基本国情来决定的,因而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对于财产私有制度和财产公有制度,哪一种制度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不同的经济理论有着完全不同的结论。马克思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相应的社会条件不同,财产公有制度和财产私有制度对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效率提高产生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同的。但是,从发展趋势上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现代财产公有制度比财产私有制度更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更能够促进经济公平和社会公正,这一点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认知恰恰相反。
其次,经济体制层次的制度从经济系统的总体层次上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这一层次的制度通过对社会经济关系、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安排,使经济能够高效率地运转。作为经济体制层次的制度,既同社会
基本经济制度的运转有着直接的联系,又有着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它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例如,在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计划调节(国家调节)与市场调节、开放体制与非开放体制等问题上,便是如此。在基本经济制度不变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这一层次制度变革来选择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提升经济效率。
最后,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从系统的具体层次上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这一层次的制度是通过对各类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内部结构和操作机制的安排,使它们能够以最小的成本为代价来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由此促进生产力和提升综合经济效率。各项具体的制度是以一定的经济体制为条件的,即经济体制从总体上制约着具体的制度。但作为具体的制度,它更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一层次的制度更多的是以个体行为作为规范的对象,它在规定了个体具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上,也明确了相应的责任、义务和利益。正是通过这种权利、责任、义务和利益的规范,使经济活动能够高效率和公平公正地进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oY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