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心》,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这种感情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发展,以及对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宽容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温柔、讨人喜欢、受人支持,而缺乏宽容的孩子往往怪诞、容易走极端、不容易接近他人,因此人际关系往往很糟糕。孩子们怎么能有一颗宽容的心 做父母的,既可以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胸怀广阔的人,同样也可以将孩子培养成心胸狭窄的人。但为了孩子的幸福,同样也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我们应当教孩子学会宽容。作为成人的我们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孩子进行宽容精神的教育:
(1) 父母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父母。孩子最初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好善、乐于与人相处。 (2) 教孩子学习“心理转换”
所谓心理换位,就是指当双方产生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何以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能够理解对方,就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许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而不是从别人的角度思考。消除这种现象的方法是“心理换位”。
会下棋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刚学下棋时,往往仅考虑自己第一步怎样、第二步怎样,而不会考虑别人会怎样。只有棋下到一定水平后,才会考虑我怎样,对方会怎样应对,对于对方的应对,自己应当如何一一应对。如此考虑的回合数越多,个人的水平也会越高。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如此,能够“心理换位”,能够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考,能够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设想,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就都容易化解了。
从父母的角度,你会理解父母的善意,从祖父母的角度,你会理解老人的关心和唠叨;如果你从教师的角度思考,你就会理解教师的艰辛;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你会觉得大多数学生都很可爱和蔼可亲。因此,教孩子们学习心理转位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理解人人都有缺点
没有人是完美的。有缺点和不足是人性的必然。没有必要因为与同学和朋友交朋友而受到指责。我们可以求同存异,只要学生和朋友的缺点不是质量问题或反社会问题。对于
朋友们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们心情不好时的言行,我们不需要担心一切。一切都是公平合理的。更多地原谅他人,给予他人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同时,你会发现自己心情很好,感觉自己在改善个性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当然,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是必须向孩子讲清楚的。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退让,而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对坏人和得寸进尺的人是没有必要宽容的。 (4) 让孩子们与同龄人互动
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只有与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而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与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也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宽容带来的快乐。如称赞别人的缺点,庆贺同伴的成功,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等。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谊,分享别人的成功,并使自己也获得进步。
在孩子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家长应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容忍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及其竞争对手。让孩子们不要嫉妒他们更强的同龄人,嘲笑他们“更差”的同龄人,故意让他们的竞争对手难堪。让孩子向好的同伴学习,帮助“坏”的同伴,并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
(5)鼓励孩子“纳新”和处变
宽容不仅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也体现在对“物”和“物”的态度上。父母应该引导孩子看到各种各样的新事物,让他们喜欢并愿意接受新事物,承受事物中意想不到的变化,并善于了解变化和变化。比如,让孩子了解各种各样的奇迹,观察生活中的快速变化,让孩子以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一旦一个孩子习惯了“接受新事物”和“应对变化”,他就会对世界上的一切有一颗宽容的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h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