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养生保健观念

2022-12-28 00:51: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养生保健观念》,欢迎阅读!
素问,养生保健,浅析,上古,天真
浅析《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养生保健观念

摘要】《素问·宝命全形论》曰: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意思是说,

世间万事万物,没有比人的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了。可见古人把养生、摄生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然而《内经》作为医家之宗,把《素问·上古天真论》放在篇目之首,开篇即云: 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不难看出,古人在这里讲的就是养生之道。直至今天,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原则和方法仍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素·上古天真论》中提出的养生观点虽寥寥数笔,却对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对现代养生仍然具有深远影响。今就《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中医养生观作一浅析。

【关键词】内经、养生、保健

1 养生要法于阴阳

1.1 何为法于阴阳王冰注: “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法,取法也。老子《道德经》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法于阴阳就是要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这种顺应天道的思想是《内经》天人相应养生原则的雏形,即人要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而生息。 1.2 怎样法于阴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可见阴阳法则是一切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本规律,人体的生命活动也不例外,养生者必须取法遵循阴阳规律,遵循自然界的规律,能动地顺应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暑防寒,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然而现代人却不以为然,例如很多年轻女性不顾冬日冷风侵袭,常以美丽冻的形象出门,为日后很多风湿、妇科等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等到形骸受损才追悔莫及。因此,《内经》告诫养生者只有做到天人相应,才能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实现中医养生学颐养天年的目的。 2 养生要和于术数

2.1 何为和于术数《辞海》( 1979 ) 对此作出了很有见地的注释,即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以此应用中医养生,其实质揭示了未病先治的道理。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辞源》亦强调术数即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的吉凶,如占候、卜盆、星命等。由此《素问·上古天真论》术数的含义已基本明了。

2.2 怎样和于术数先贤告诫人们,养生者,必效法上古之人,善于运用阴阳五行、河洛数理、易学数象、太极序列、五运六气等法则和规律,预测、掌握和调和天时民病、寒热胜复、将息适宜、防患于未然,从而却病延寿,尽终天年。 世上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先兆,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健康当然也不例外,然而在医疗水平和技术显着提高的今天,由于缺乏定期体检的意识,现代人总是等到疾病出现后才想到去医院就诊,为此很多癌症患者因为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而只能坐以待毙。由此可知,养生者只有树立了未病先治的养生观念,将影响身体健康的微兆提前扼杀在摇篮里,才能掌握医学的纲领,摄生的法则,维护自身的健康。


3 养生要饮食有节

3.1 何为饮食有节王冰撰注: 饮食者,充虚之滋味。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保持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饮食有节意思是饮食要有节制。具体内容包括饮食嗜、饮食量和饮食时间的适度性和节律性。

3.2 怎样饮食有节首先从饮食嗜好上讲,《素问·五脏生成篇》曰: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可见饮食嗜好中,不论是味道还是种类,都应当有所节制,做到饮食清淡。其次从饥饱程度上说,《素问·痹论》曰: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是说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纳运失常。所以古人告诫我们饮食要饥饱适当。最后从饮食时间上讲,不同的季节要吃不同的食物,才符合自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此外还有一层意思,古人曾说过午不食,主要是肠胃的当令之时均在上午,如果晚上还大吃大喝,饮食就失去了节制。因此,只有真正做到饮食有节,充分发挥脾胃后天之本的职能,才能防止病从口入,达到中医养生中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的目的。

除此之外,《内经》中还提出了针灸、气功等其他养生原则,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也先后创立了食养、药养、按摩等丰富的养生方法。但《素问·上古天真论》关于中医养生方面的独特理论和观点,对中医养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研究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也具有重要价值,它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庆其,王键,迟华基,等.内经选读[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7

2]王冰,鲁兆麟,等.黄帝内经素问[M. 1 .辽宁: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

3]张景岳.类经( 上册) 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2

4]张玉辉,陈延滨,王欣彬,等.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038( 6) : 53 54

5]王丙尧.黄帝内经 /刘歆 刘向着[M.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4816

6]苏文海.黄帝内经中气功养生述要[J.咬山县中医医院,198910( 5) : 233 234

7]林中慈,林中堂.试探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易》学思想[J].周研究199214( 4) : 66 68

8]张全兴.素问术数浅释[J.山西中医,1998: 36

9]蒋力生,林楠.医古文[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cl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