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欢迎阅读!

人的精神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扩大
——《春江花月夜》有感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春江花月夜》是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诗人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在诗中,作者将春、江、花、月、夜等意象有机组合,使得五个各具特色的意象在同一时空中并存。
诗人先从春江月色的宁静入笔,围绕“春”、“江”、“花”、“月”、 “夜”五个意象由大而小,由远而近,层层铺叙,诗人在感受纯美景色的同时,沉浸在对似水年华的体认之中,由江天月色引发对美好人生的思索,向往,诗由写景转入抒情,由空间转入时间。在作者的艺术创造之下,这五个意象都不同程度的完成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与融合。
生命意识首先是时间意识,是对时间长度的思考; 其次,生命意识也包含空间意识,是对生命存在空间的思考。宇宙意识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生命意识的激发。
“从初唐开始,诗人‘已从美的暂促性中’逐渐领悟到一种宇宙意识,一种超时空的永恒观念,并把这种观念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在诗中体现、表达出来。诗歌将生死主题的呈现置于春江花月夜这样一个宁静优美的环境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开篇就意境宏大,江、海、潮汹涌壮阔,这是静月之下的动;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是动态之下的静谧。“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歌由壮阔的动转向细微的动,动静结合,宣示着宇宙的生机,展示着宇宙空间的浩淼无垠。生死主题通常与宇宙意识相伴,而其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对宇宙生命的追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问月这一行为,将人与月做了对比,月的高远浩淼与人的渺小,月的久远与人的短暂在问中暗示出来,诗歌由现实的美景转向宇宙
人生的探询,转向对人类是否永恒的思考。宇宙的阔大久远与个体人生的拘束短促是一层境界,个体人生有限性与人类生命的无限性是另种境界,两种境界
通过“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巧妙的联接起来。《春江花月夜》为什么影响力这么大?因为这是初唐诗中最具有典范性地将个人意识提高到宇宙意识的一个例子。
诗人跟宇宙对话,春天对话,江河对话,月亮对话,和这些永恒存在的事物对话,会有一种大气。人并不是只活在人当中,人也活在整个宇宙当中。把生命放大以后,很多琐碎的纠纷等不值得这样计较,人就会有更开阔的胸怀。跟宇宙对话还是要回到人间,因为跟宇宙对话过,跟人对话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真正爱与关怀,每个生命都如此短暂,何不好好地跟每个生命相处!所有的怨恨抱怨会减少,该珍惜此时此刻相处。尤其对于孩子的成长,让孩子通过阅读旅行等途径,接触各类不同的生命,建立更广阔的生命空间,建立多元世界观,让精神能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