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3-04-06 19:3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舆论学》课程教学大纲》,欢迎阅读!
教学大纲,舆论,课程
舆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新闻学专业本科层次学生 课程代码:08E00824 学时分配:32 赋予学分:2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传播心理学 后续课程:新闻评论学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根据新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必须掌握舆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掌握舆论的本质特征、内在的构成要素以及它的演变过程和社会功能,掌握舆论的客观法则和重要规律以及民意测验的各种手段和途径,并熟悉其基本技术和方法步骤,具备较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新闻媒体的相关工作科学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是新闻学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辨识现实社会中的舆论现象、舆论的功能和作用机制,领会舆论各个要素的内涵及特征、舆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掌握舆论形成的原理与方式及其一般规律。熟悉中国和西方国家各自不同的舆论制度和处置方式,掌握舆论测量的实施步骤和操作方法。

2教学要求:课内主要采用老师讲授为主、课中提问为辅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外要求学生阅读舆论学相关书籍资料,理解消化课堂内容,回答课后思考题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 舆论现象概说

教学内容:舆论是一种自在的社会意识;舆论的表现形态;舆论形态的历史考察。

教学安排:2学时。课内主要采用老师讲授为主、课中提问为辅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外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目回答课后思考题。

第二章 舆论的要素

教学内容:舆论的外部要素;舆论的内部要素。

教学安排:2学时。课内主要采用老师讲授为主、课中提问为辅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外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目回答课后思考题。

第三章 舆论的功能

教学内容:何谓舆论的功能;舆论功能的表达方式。

教学安排:4学时。课内主要采用老师讲授为主、课中提问为辅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外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目回答课后思考题。




第四章 舆论的形成

教学内容:舆论产生的原因;舆论的形成机制;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

教学安排:4学时。课内主要采用老师讲授为主、课中提问为辅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外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目回答课后思考题。

第五章 舆论的发展与畸变

教学内容:舆论发展状态的阶段性考察;当代社会舆论发展的总体特征;舆论的畸变。 教学安排:4学时。课内主要采用老师讲授为主、课中提问为辅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外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目回答课后思考题。

第六章 网络舆论

教学内容: 网络舆论概说;网络舆论的定义与特点、功能。课内主要采用老师讲授为主、课中提问为辅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外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目回答课后思考题。

第七章 舆论与当代大众传媒

教学内容: 舆论的媒介化;大众传媒影响舆论的主要方式;社会系统对媒介舆论的制约。 教学安排:4学时。课内主要采用老师讲授为主、课中提问为辅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外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目回答课后思考题。

第八章 舆论引导

教学内容: 舆论引导的内涵与意义;舆论引导的前提与目标;舆论引导方式的创新。 教学安排:2学时。课内主要采用老师讲授为主、课中提问为辅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外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目回答课后思考题。

第九章 中西舆论制度

教学内容:我国的舆论制度;西方国家的舆论制度

教学安排:4学时。课内主要采用老师讲授为主、课中提问为辅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外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目回答课后思考题。

第十章 舆论的测量方法

教学内容: 舆论测量的意义;舆论测量方法简介。

教学安排:2学时。课内主要采用老师讲授为主、课中提问为辅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外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目回答课后思考题,并要求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测量方法研究有关的舆论问题。

五、教学设备和设施

课程为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课堂教学,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需要多媒体电教设备,具体包括连接互联网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实训项目环节采用“学生小组操作,教师逐个指导”的方式。

六、课程考核与评估

1、考核形式:考查。以学期论文为主要考核依据。

2、平时成绩占30%,由课堂出勤、讨论、作业等部分组成。 3、学期论文占70%

七、附录

教学参考文献目录 1、陈力丹著:《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2、刘建明著:社会舆论原理》,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3、丁柏铨等著:《新闻舆论引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刘建明著,《基础舆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LF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