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班级管理案例》,欢迎阅读!
班级管理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学期,刚开始接手这个班时,据其他老师反映,这个班很难管,有很多问题学生,思想差,成绩差,纪律差,自由散漫;有一局部中等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开学初,经过一周的接触后发现果然如此。虽然开学时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但当真正面对时,我感觉要带好这个班,压力还是很大的。
二、案例描绘
开学的一周内,值日生不知道自己的时间和职责(即使生活委员应经将值日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侧面),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如此表现,我感觉哭笑不得。绝大局部同学卫生意识差,吃过的零食和包装袋,以及透明胶带等到处乱扔。上课时,总有几个学生拿老师问的问题借题发挥,声音特大,任课老师不时要停下来强调纪律,课堂教学被多次打断,影响了教学效果与进程。下课后,有几个学生总喜欢下去溜达一圈,从厕所逛到小店,往往是在上课铃响后或是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才陆续地走进教室,嘴里虽然喊着报告,但还不等老师同意就直接冲进来。有时我问他们为何来迟到,答案为:去厕所。我甚为恼火,却不知所措。
三、案例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接触、理解和分析,发现这个班主要存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行为规范的养成,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卫生习惯、上课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自由散漫,有些不良行为已经“习惯成自然”了,他们根本理解、感觉不到。二是班级缺乏凝聚力,缺乏准确的舆论导向,正气缺乏。一些班干部、小组长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后进生较多,优秀生有待培养。我理解到要带好这样的班级,必须从常规抓起,矫正局部学生的不良行为,用真诚和爱心来打动他们,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爱。所以,我认真制定了班级管理的计划和目标。首先,学规范,抓规范,从仪容仪表开始。其次,树立班级正气,培养班级“模范”。最后,搭建平台,通过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转化后进生,以循序渐进的达到“班级学风转好,学习成绩提升”的管理教学目标。
四、具体做法
(一)学规范,制定班级公约
利用班会课,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准则》,根据班级存有的问题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学,特别是“自尊自爱,注重仪表”和“尊规守纪,勤奋学习”两方面的规范,对照《规范》以小组为单位,寻找问题实行整改。在整改头发时,碰到一个“钉子户”——何岩帆,无论我如何做工作,他仅仅“蜻蜓点水”稍微做点样子剪一点,后来我打给家长,将学校规定与其交流,并与家长达成协议:若孩子不按规定理好发,下一周先不能进校。最后他还是乖乖把头发剪短了。
在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约束不但是学生,还包括我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因为学生自控水平、意志力等差异,往往开始的时候总有局部学生出现违反班级公约的现象,这是正常的。违反了班级公约的学生,就要对照相对应“政策”实行处罚,或写检查;或义务扫地,或在操场上绕跑道跑圈。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阶段,教师要做到腿勤、嘴勤、反复讲、反复抓 。经过一个多月的整顿,班级纪律和学风大有好转。 (二)抓典型,培养班级“模范”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孙健,听以前教过他的老师讲这位学生情绪化严重,小学时以前从楼上跳下来,七年级时因为对某一女生有好感而无法自拔,就在期末考试赌气,不认真对待考试,语文20分,其他功课也考的一塌糊涂,但该生头脑灵活,比较喜欢理科。于是,在他报到的那天我就找他谈话,先肯定他的一些优点,同时对他提出了一定的目标和要求。让我惊喜的是,孙健在本学期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非常好,他是全班唯一一个在周五放学都跟我说“老师再见”的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全神灌注,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劳动方面值日认真负责,被评为“行为规范先进个人”,是我们班的 “模范”。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纷纷学习他,有了榜样和动力,逐步地班级走上了正规。 (三)创情景、促学风,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目的性的培养,不是枯燥的说教,更不是用外力“按着牛头吃草”,那是没有效果的。我利用班会课,通过网络找一些相关成功学生的感人视频,播放给他们看,触动他们;自习时给他们读一些蕴含哲理的小故事。在期中考试后,我就慢慢把工作重心实行了转移,由原来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转变成学风和学习水平的培养上,针对期中考试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和学生讲一些朴实的道理,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F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