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欢迎阅读!
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
阅读是学习之母,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1至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3至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5至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为此,我们更需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条件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写作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喜欢阅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资源共享
“每个人的活动,参与者是否感到愉悦取决于两个因素,借用心理学上的名词来说,就是‘心境’和‘情境’。”俗话说“境由心生”,环境的好坏取决于人心情的好坏,在阅读活动中,却恰恰相反。如果做一个调查——你最喜欢在什么地方阅读?我想选择“教室”的一定是少数,选择“沙发”和“床”的人可能占着很大一部分。我们也经常能在校园里比较僻静的地方看到手捧一卷书的孩子,究其原因就是人们喜欢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进行阅读活动,为学生建立一个专属于阅读活动的区域是非常重要的。看过这样一个例子,在英国牛津郡的一所普通小学里,为了改善孩子们的阅读环境,校长和老师们花费了九个月的时间将一间大的储藏室改建成了一片仅供孩子阅读的阅读区。也许,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无法做到如此精心,但有时一个个简单、美观的书架,一两个舒适的靠垫,几张精美的图书海报……都能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和谐、温馨的阅读情境,自然也能让孩子带着愉悦的心境走进阅读活动。所以我在班级内建立“读书角”, 并经常从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鼓励学生利用中午到校时间和课余时间借阅书报,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这样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 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快乐,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地地去学习,去探索。学生只有对读书感兴趣,才会在阅读方面有最好的收获。因此,我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21 向学生推荐阅读的素材,激发阅读的兴趣。“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兴趣。”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那些内容健康、言辞优美、图文并茂、有教育意义的读物。如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卡通类读物,中高年级学生喜欢的故事性强的童话、神话、寓言、英雄人物故事等,让学生在书中找到生活的乐趣,产
生读书的兴趣。
22 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23 告诉学生读书对他们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的精神获得满足。同时通过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4 有效利用各类评价,激发阅读兴趣。一是开展故事汇报活动,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到的故事,在班上讲述,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学生多读课外书,展示自己的欲望和兴趣;二是利用语文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评价,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等,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好的阅读就是给人以艺术享受,从而产生把书读好的欲望。
3 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读书要讲究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读物须精读,全部精力都高度集中。课外读物一般为泛读,精神处于半松弛状态。课外阅读本身就是对课内阅读的一种调剂,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形式。课外读物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巩固了课内学习的知识。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有默读、诵读、抄读……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学习“三遍式”阅读法,因为它能有效地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解答阅读试题。其具体步骤:一篇文章,先快速默读,每遇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句跳过就走,读完后稍微在头脑中回顾一下文章的整体结构,马上就看文章后的阅读题,先解答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然后带着还不能解答的问题,对文章进行第二遍细读,这一次就可利用工具书识字解词,认真分析,寻找答案,很有可能这一次还有一些问题的答案拿不稳或不能解答,这就要因问题就相关文段进行第三遍精读,并同时进行学生间的讨论,以求最终解答。
4 推荐好书,使学生有书可读
“一本好书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目前图书市场上的图书种类繁多,家长和孩子往往眼花缭乱,无从选择。作为教师,应该将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比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后,我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草船借箭》的教学,我向学生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并推荐学生阅读《三十六计》。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书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5 巧用激励,让学生乐读书
为了“哄”学生爱上阅读,“哄”学生读更多的书,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都会带领学生去图书馆看书,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活动,表彰一些课外阅读积极分子。同时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也力求做个有心人。将优秀学生的作文在班级里交流,并给与肯定与表扬,让学生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总之,在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意识,有目的地逐步培养,要做到持之以恒,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阅读的兴趣,最终让学生喜欢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F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