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的现状与对策

2023-01-20 23:3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师生互动的现状与对策》,欢迎阅读!
师生,对策,现状,互动
师生互动的现状与对策

师生互动,简而言之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指向教学内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活动,它能让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以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严格地说,它既包括师生间的交往,也包括学生间的交往。

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语言对话,另一种是体态语交流。一般以语言对话为主,以体态语交流为辅。语言对话形式主要有提问、应答、要求、评价、讨论等。应答包括解释、讲解、叙述、评判等。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提问、应答和讨论。课堂中的体态语是以面部表情、手势和其他身体动作来交流和表达。当然,在师生互动中还有沉默不语、犹豫不决等状态的表现。

师生互动有以下几个特点:1.师生互动是一种正式交往,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规则性。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师生双方均要遵守一定的交往规则,特点是目的明、方向准、效率高,但容易造成气氛严肃、拘谨。2.师生互动主要是“一对多式”的交往。班级授课制的方式,决定了师生交往的“一对多”形式。其特点是受众面广,还可以营造合作、竞争气氛,如果组织得当会产生“场效应”,放大交往的效果,但这种交往方式容易导致某种“貌合神离”,甚至容易产生被忽视的“交往死角”。3.师生互动是一种代际交往。一般来说,教师与学生是两代人,在观念、学识、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距。代际交往可能有利于优势互补,促进师生互动的深入与展开,也可能出现交往障碍。教师必须注意代际差异,引导学生符合交往的规范,同时又要关注、尊重学生的交往特点。 一、当前师生互动的现状

就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状况看,师生互动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被异化,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1.教师的话语霸权。交往的前提本应是平等、对称的,但在实际师生互动中,教师常处于话语霸权地位,总是以长者、权威、榜样等身份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学生,在这种前提下,师生互动很容易演变为独裁,师生关系成了“我主你客”、“我说你听”式的服从关系,教师把话语权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例如:向学生提问时,教师的心中已有了一个标准答案,一旦学生的回答错误或出现偏差或不流畅,就打断学生的话语阻止学生的发言,或对学生的发言不理不睬转向其他的交往对象。话语霸权会让学生产生“猜”的心理,猜测教师所要的答案,进而导致学生不再有积极的思考。

2.浅层次低水平的交往。教师作为交往的主动一方,一般先向交往对象提出话题或问题,由于提问的随意和盲目,话题或问题往往缺少思维的深度,使交往处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这样的师生互动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都是不假思索,几乎不会对学生思维产生什么作用。可以说,这种课堂教学交往基本不具有教育性。

3.语言重复的交往。所谓语言重复的交往就是在师生交往过程中,一方重复另一方的话语,这在教师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当学生的提问或应答已经非常清楚明白的时候,教师常常要重复一遍,看似强调重点,实则是浪费时间。

4.垄断性交往。就是师生互动被班内一部分学生所垄断、所独享。一般来说,那些成绩优秀、性格外向、在班内担任一定职务的学生往往成为师生互动中的主角,而性格内向、成绩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处于劣势地位,常充当听众和看客。有的学生因长期处在“被遗忘的角落”,游离于正常的师生互动活动之外,已经习惯保持沉默,失去参与的积极性。垄断性交往存在的原因:一是教师往往只看“举手者”,而“举手者”一般是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二是教师期待交往顺畅,选择交往对象时容易偏


向优秀的学生。

5.生生交往形式化。生生交往的形式有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生生辩论等,但目前生生交往在师生互动中所占的比重偏少,并出现交往形式化现象。比如小组讨论。由于教师对小组讨论的认识不足,在讨论内容的选择、讨论时机的安排、讨论时间的确定等方面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单方面追求讨论的形式、讨论的场面,致使小组讨论低效或无效。

6.只顾“点”不顾“面”。在课堂上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时,直面应答的学生而不顾及所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只是面向教师,声音所及多在这两人之间,形成的是点对点式的交往。忽视了其他人的存在,课堂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7.缺少评判性交往。在课堂教学中有一种“一面倒”现象,所谓“一面倒”就是一人发言众人附和,没有人提出异议和反对意见。一问一答,都顺从发言者的思维。其实相互评判是交往有深度、有效度的表现,能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融合。 二、什么样的交往才是有效的师生互动

从有效教学的角度看,有效交往常常表现如下:整个课堂成为一个交互的“场”,在“场”内每一位成员(教师与学生)都是互动的因子,不管这位成员个人特征和课堂行为表现如何,他们的思维都不断地跟着“场”内的话题而运转,人人都积极参与“场”内的活动。师生形成教与学的合力与共振,课堂上的生生交往显著增多,交往面覆盖每个角落,评判性交往增加,学生的思维活跃且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所有人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师生互动变成一种师生自身的需要,教也乐,学也乐,人人沉浸在学习创造中,体验到知识的美、学习的美、课堂的美、自身思考的美,感受到课堂也是生活。 三、怎样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由于师生互动的特殊性,教师在交往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其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又是交往活动的控制者。要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定位、教学观念、课堂管理水平、交往技巧等都对师生互动产生影响,下面从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怎样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1.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良好的心态。

心理研究表明: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越近,交往越通畅。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以交往的合作者、伙伴的角色来关照学生、关爱学生。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说得不清楚、说得不明白,应不责怪、不歧视、不讥讽,让所有的学生敢说、爱说、乐说,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人格的平等,既应保持必要的权威,又不能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在话题的提供者、交往环境的创设者、课堂教学主持人,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旁听者和欣赏者。在交往过程中,教师的心态也很重要,不要急躁,要耐心地对待面前的每一位学生。良好的心态,可以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是实现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前提。

2.要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对待课堂。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而不是为了完成自己手上的教学预案;课堂教学是为了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为了少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所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是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的保证。

要正确、平等、公允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在选择交往对象时,要从整个“交往场”的效应来考虑,根据话题或问题的难易程度、思维的价值多少选择交往的对象,尽量照顾全体,要使交往的话题在场中得到放大,形成共振。

正确对待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要有分寸,教师既不能放弃应有的威望和权力,又不能人为抬高自己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8M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