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培养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意义及途径》,欢迎阅读!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没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和就业机制的变革,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新变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分析
价值观是指人们认识和评价周围客观事物、现象能否满足自身或社会需要所持有的内部标准。价值观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在校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于职业评价、职业选择、职业价值取向的总体看法,反映了其对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的择业观,而适当的择业观对大学生首次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评价、职业价值取向。第一,职业价值取向:含价值目标、职业社会地位、职业收入、行业选择、地域倾向、工作条件选择等方面。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应强调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第二,职业理想:大学生在设定职业理想时,就要权衡各种条件,如社会需求、个人追求、个人能力素质、工作机会和待遇等等。在此基础上明确职业目标并制定科学具体的实施方案。第三,职业价值目标,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源于职业需要,而其职业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福利待遇、事业成就、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等。第四,职业发展观。科学的职业发展观指大学生在职业定位、职业选择以及从事职业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和职业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把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未来从事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择业动机,推动个人职业生涯的科学发展。
二、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意义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择业行为、职业目标、择业手段以及将来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它能够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能引导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促进大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激励
他们在任何职业领域都爱岗敬业。这需要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引导:1、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定合理的职业期望值。2、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3、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能力,确立正确职业价值目标。4、促进大学生增强自主择业和竞争择业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5、培养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6、促进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职业素养。7、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价值观才能使大学生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人职业理想,达到自我发展和职业发展的相互促进。
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途径
开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教育方法,更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保证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多种途径同时进行。
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坚持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根据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要求,体现学生为本,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促进其充分就业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要强化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职业,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自主择业、竞争择业的思想意识。
2、发挥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建设的灵魂。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中的方式和结果。校园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师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构建大学生科学职业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中去,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如通过专题讲座、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强化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职业道德教育,营造一个高尚精神风貌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文化环境。
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培育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0F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