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

2023-03-28 03:3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尔法,黑格,导言,批判,哲学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

政治经济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赵洁 学号:B12017

一、问题的引入

马克思在开篇说道:“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关于宗教问题,马克思说,“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这大概就是唯物主义之体现,认为宗教是由国家和社会的状况决定的,而它们其实是现实缺陷的产物.“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但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对宗教的信仰,或者可以在本质上看做是一种对人自身的信仰,毕竟宗教也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对人自身的信仰,这个理念虽然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可以视作与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脉相承,却也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吻合。我国早在元明时期就盛行“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学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强调的就是自我的修养;道教也看重对自我的精神和肉体进行自我控制以“得道";佛家更是注重“相由心生,境由心造”,释迦牟尼甚至在初到人间时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便是强调每一个人的自我创造。

二、批判的必要

基于宗教批评的前提,所以“彼岸世界的真理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宗教批判结束之后,批判的矛头就应该指向法和政治了。这便是进行新的斗争和批判的原因之一。在进行反抗和改变时,先要有现状的批判,正如马克思所说,“为了激起人民的勇气,必须使他们对自己大吃一惊”.以往的被统治者是愚昧的,他们要承认自己“被支配、被统治、被占有的事实,而且要把这说成是上天的恩典”,而历史的悲剧性就在于“旧制度本身还相信而且也应当相信自己的合理性”,这也就是进行批评和反思的原因之二.而且,这种现状的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

批判应该是基于制度而不是基于人的个体.“既然个人不受国界的限制,那么整个国家就不会因为个人获得解放而获得解放”.个人获得解放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国界限制不了人口的流动,即使有部分人被解放,只要制度不变更,还会有更多的人受到奴役。表面上个体的解放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进行彻底的批判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此为原因之三。

但是马克思也提醒我们,这种批判应注意到如果仅仅否定德国自己的现状,就会犯“时代错误”,因为德国和现代各国经历了复辟,却没有经历革命,如果仅仅否定自己,就会再次经历现代各国犯过的错误,而德国要做的,是在思维上先超越现代各国的阶段而到达它们即将要到达的阶段,少走历史的弯路,从而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来审视革命和变革的问题,具有更强的前瞻性。他在后来的论述中也有意无意地重述了这一点:“在法国,部分解放是普遍解放的基础;在德国,普遍解放是任何部分解放的必要条件”

仅仅批判也是不够的,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观点。他否定了德国实践派和理论派的观点,认为要把旧哲学当做消灭对象(“(理论派)的根本缺陷可以归结如下:它认为,不消灭哲学身,就可以使哲学变成现实"),而实践出新制度才能消灭旧哲学(“你们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那么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马克思是这样说的:“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这样一来,就完成了从彻底的理论到说服人,再到掌握群众,最后到转化为物质力量来摧毁的逻辑推演。

三、未来的展望

马克思对未来怀有充分的信心,他对革命和变革洋溢着极大的热情。他说:“现代的旧制度不过是真正的主角已经死去的那种世界制度的丑角。……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马克思洋溢着热情和斗志,以饱满的信心指出这种愉快的历史结局必将是光明的前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ye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