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程项目规划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

2022-10-23 10:4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提升工程项目规划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欢迎阅读!
实施方案,工程项目,提升,规划,年度
提升工程项目规划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中小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程的相关部署,依据《中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中山市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教体〔2015223号)要求,中国教师研修网基于中山市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2017年中山市中小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中山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采用诊断测评、分段引导、任务驱动、成果导向的研修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学深度融合,切实提升中山市中小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能力,并尝试以本次研修为契机,带动中山市建立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

一、研修目标 1.技术应用有成果。引导学科教师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掌握有效提教学效能的信息技术工具,运用技术优化自身课堂教学突破学科重难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2.平台环境有成果。帮助教师学会利用教师工作坊、区域研修社区等手段,参与、设计、组织、管理混合研修活动,结合手机移动端“良师通”,进行实时看课学习和互动分享,大力发展网络移动社区,营造良好平台学习环境。

3.资源建设有成果。生成一批本地信息技术应用精品资源。在参训教师中发掘、研磨、提炼一批信息技术学科应用精品资源,包含微课、课程视频、优秀教设计和课件等,充实、推动本地的学科资源库建设。

4.团队建设有成果。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培养各学科区域及校本研修的骨干队伍(市镇混合研修管理者、教研员,学校混合研修管理员、学科组长等),推进各区域混合教研工作的开展。使用研修社区、教师工作坊等手段,创造团队合作、共同参与的学习共同体。

5.辐射引领有成果。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中山市教育信息化推进中起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发掘一批信息技术应用及混合研修示范校,并帮助其深入探索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培育网络背景下校本研修新模式。

6.区域推进有成果。建立长效的信息化推进机制,形成从学校到各区镇,到中山市的递进式信息提升通道。以本次培训为契机,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任务驱动式研修,帮助区域探索混合研修机制,促进中山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培训对象 幼儿园教师。 三、时间安排

本次培训自2017325日开始,20171215日结束。时间安排如下:

报名及缴费时间:201747日—13日;


诊断测评与选课时间:2017414日—420日;

网络研修与集中研修:2017421日—621日; 校本研修时间:2017108日—1215日。 四、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为主题内容,采用基于网络的专业研修与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进行项目实施,帮助教师巩固深化研修所学,解决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实践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1网络研修(40学时)

参训教师必须首先登录“中山市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平台”

http://www.zsjsjy.com),点击网页上方“提升工程”图标,跳转至“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诊断测评,根据自己的测评报告结果和本地信息技术条件,在研修网提供的三大类课程(技术素养课、核心课、专业发展课)里,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

其中“技术素养课”为通识课程,主题为“掌握技术提升素养”,全体教师必修;“核心课”为分学科课程,包含了“简易多媒体”“交互多媒体”“网络移动多媒体”三种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参训教师选修学习“专业发展课”为通课程,主题为“技术助力教师发展”,全体教师必修。

2)集中研讨(16学时)

分层分片分学科进行,通过现场实践、课例展示、专家引领、问题研讨等形式,对本学科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热点、重点、难点进一步深入研究学习 3)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24学时)

为提炼研修成果,提高培训实效,项目组将在培训过程中,结合网络研修各阶段的培训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准备、实施、评价等环节的具体应用开展基于校本的线下研修活动,鼓励每位学员以网络研修作业为基础进行在岗教学践,以校为单位研磨推荐“作品”。本项目将开辟校本研修专区,对参训教师的信息应用“精品”成果进行展示宣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un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