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理学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意义及效果分析

2024-01-25 13:31: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于心理学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意义及效果分析》,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心理学,对于,意义,阶段
对于心理学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意义及效果分析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已然成为当今教育学改革的重点方向。小学阶段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不仅关乎到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更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学教育中的应用意义,积极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和障碍,正确引导学生的情绪,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教育应用意义;应用效果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便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不健康的心理严重干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成为学生健康茁壮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客观来说,尽管近些年小学教育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整体来说教育理学发展水平有限,很难在实践应用中切实解决每一名学生的心理问题。基于此,广大小学教师应该从整体角度考虑心理学教育的应有意义,分析心理学应用效果,尽可能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一、心理学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思想启蒙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形成具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十分有限,所以他们在成长和生活的过程中会存在许多的困惑与懵懂,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消极心理。而心理学内容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则是意在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进行引领,帮助其克服一系列的心理障碍,为其营造积极乐观的成长氛围[1]

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心理学知识应用的必须建立在掌握学生心理的前提基础上,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设计必须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思路,保障课堂效率。与此同时,心理学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而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进行疏通和引导,从根源上规避学生的心理问题。小学教育是儿童学校教育的起点,学生对小学教育的认知程度会对其终身学习产生直观影响,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保障[2]因此,教师必须始终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视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此为驱动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心理学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效果 (一)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对教师怀有一种敬畏心理,这也就导致小学教育阶段师生之间存在无形的鸿沟。小学阶段心理学教育应用,能够促使学生敞开心扉,积极地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反映给老师和家长,实现和教师家长的平等交流。与此同时,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情况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展开积极引导。如此一来,学生无论是在和同学的交流沟通中出现问题,还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难题,都可以及时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避免这些困惑衍生为不正常的心理问题。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会不自觉的学习教师身上的一些品质和行为,在耳濡目染中学到教师所具备的一些特质。所以,小学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在日教学中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身份,既要发挥自身的知识传播主体作用,也需要规范自身言行,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模范。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将心理学纳入日常


教学范畴实质上是对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的一种有机融合,是满足学生实际发展规律以及个体特点的一种选择。由此,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调整课堂教学的策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相对比较模糊,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失去自信心,也有部分学生会由于错误的认知而埋下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在这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够有效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和不健康心理,确保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因此,教师有义务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制定心理学教育规划,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塑造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在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内健康成长。 (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性格,尤其对于处在人生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很难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让学生尽早接触心理学知识,实质上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树立一道坚固的屏障,让其对学校关系和家庭关系产生更加具象的认知。如此,一旦学生遇到问题,就不会独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所措,而是想办法向外界求助,能够大幅度降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概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学是当今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人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由此,小学教师应该尽可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构建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明丽.教育理学小学教育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20(03):213-214. [2]米庆华.转型发展背景小学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2019(12):152-15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t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