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自主阅读的有效指导

2022-10-24 09:0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自主阅读的有效指导》,欢迎阅读!
幼儿,自主,背景,有效,指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自主阅读的有效指导

作者:林秀花

来源:《黑河教育2014年第1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语言领域明确幼儿阅读发展目标:阅读兴趣——喜欢听故事、看图书;阅读能力——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核心是培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即培养幼儿在看书时对阅读感兴趣,并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逐步建立观察画面、回忆讨论、大胆猜测、质疑验证、分享讲述等自主阅读的方法,真正成为有阅读能力的人。笔者紧紧围绕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这一核心目标,从关注兴趣点、支持幼儿自主阅读、提升自主阅读能力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关注兴趣点,适时投放相关图书,让幼儿喜欢上阅读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习惯,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出现家长、教师硬塞知识给孩子的现象,如好好看看这本书,其他小朋友都看过了。”“天把这首儿歌背下来再出去玩。等等强硬把知识塞给孩子,使孩子对书籍产生厌恶抵触心理。专家调查研究发现,学习障碍大部分源于阅读障碍,很多孩子在上小学和中学后也表现为阅读能力差、计算水平低、思维能力不足。

如何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是: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我们应该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支持幼儿延伸兴趣,主动进行自主阅读。

每年的夏天,班级自然角总少不了小蝌蚪的身影。有一次吃完点心后,孩子们都涌向了自然角,看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喂它们吃点心……突然,妞妞跑过来,着急地说:林老师,不好了,小蝌蚪变成了三条尾巴的怪物了,你快过去看看。乐乐略有所思地说: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小青蛙,这会不会是青蛙的腿呢?”“不对不对,腿的数不对。通过倾听,我从孩子们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们对青蛙的成长过程认知甚少,于是第二天早上就把绘本《小蝌蚪找妈妈》投放到阅读区中,果然,这本书赢得孩子的关注和喜爱,自然形成了自主阅读。在我的引导下,幼儿的兴趣点不断得以延伸,经历观察小蝌蚪——亲子活动——阅读图书——讲自己的认识——进一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小蝌蚪的认识等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幼儿从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上阅读。

二、把握已有经验,支持幼儿自主阅读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的阅读不仅仅是,更是。《指南》在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目标中也提出: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引导他有条理地说出故事大致内容。依据《指南》精神,我在语言教学中改变以往由教师主导的做法,尝试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在大班早期阅读《我的幸运一天》中,我先引导粗读13页,导入故事开端,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接着细读45页,引导幼儿观察、猜想和交流:到底是谁的幸运一天?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孩子都在仔细观察着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表情和符号,比如小猪害怕时可以从神态(嘴张得大大的,眼睛吓得圆圆的)、动作(吓得两手张得大大的)等方面看出来,孩子努力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猜测故事的内容。面对孩子的略有所思和各有所疑,我在此做了个转折,没有给孩子讲述,而是请孩子带着任务进行阅读,即用表情卡疑问卡标注自己看得懂(或喜欢)的画面和看不懂的画面,帮助幼儿将自己的内隐思考过程外显化。 三、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一个融观察、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知于一体的综合过程。如何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理解能力呢?我采取以下策略来支持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1.设置情景,联想拓展

采用情景化策略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而且能促进幼儿发现、预测、思考、提问和表达等阅读能力的发展。比如,我在教学大班绘本阅读《猜猜谁做了什么》时,请家长警察妈妈来助教,警察妈妈先是给幼儿梳理了警察破案的三步骤——第一,观察现场,找到线索;第二,根据线索,有效猜想;第三,寻找证据,验证猜想。警察妈妈利用图片设置案发现场,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思考:房间里有什么?是谁的脚印?脚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可能是谁做了什么事?谁能找到线索?并寻找证据链条来支持自己的猜想。最后,警察妈妈强调破案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这样的情景能使幼儿产生共鸣,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幼儿的自主阅读更具目的性、更准确、更深入。 2.淡化图书本意,注重幼儿自身的阅读理解

以往,教师更关注图画本身的内涵,习惯强调故事内容的意义和作用,将故事情节和画面内容肢解,导致幼儿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渲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进而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比如,在大班绘本阅读《鸟窝里的树》的教学过程中,幼儿通过讨论发表个人见解该不该砍掉树苗。在阅读讨论过程中,幼儿可以表达情感,移入自己的情绪,产生担心和着急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不能砍掉小树,又舍不得搬家,这可怎么办?从问题矛盾中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温馨、关怀的情绪和情感——家一起来搬家。如何搬家才不会破坏小树苗呢?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体会复杂的情感,主动建构自己的阅读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r1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