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2022-08-17 06:10: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欢迎阅读!
书吧,为什么,快乐,万个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语文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主题:自然奥秘 科学技术 课时:1课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年级学生

设计者: 阎丽/郑州市中原区淮河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3基于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2.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七次的“快乐读书吧”活动,对如何开展“快乐读书吧”活动有了较多的认识和实践,这是开展这次“快乐读书吧”活动的有利条件。

3.教材分析

本次“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十万个为什么”,紧贴单元课文的文章体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科普作品,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愿望。题目的提示语、文章片段和插图,释放了两个信息1)阅读科普作品,能了解更多身边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世界的奥秘(提示课外阅读内容)2)阅读科普作品要试着运用学到的方法理解不理解的科技术语,读后还可以查一查一些科学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提示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快乐读书吧”的提示,了解科普作品的意义,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评价任务

1.通过交流互动,了解科普作品的意义,增强对科普作品的兴趣。 2.通过对选段的阅读和交流,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3.通过回忆学过的阅读方法,交流总结,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科普作品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一(5分钟)

1.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许多现象,比如:水能够灭火;铁会生锈;灯

环节一 质疑激趣 了解科普 5分钟)

泡会发光;天冷了,我们要增添衣服。可是,这些似乎不用我们思考的问题,背后有哪些秘密呢?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你对哪些现象也有类似的疑问吗?

2.老师和你们一样,很想知道这些问题的背后的奥秘,那我们去哪里找寻答案呢?

3.出示科普作品的介绍:科普作品,又称“科普著作”,它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的意思。

通过交流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科普作品产生兴趣。 (评价任务一)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现今也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其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科普作品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扩大社会影响力,展现魅力科学 4.你都读过哪些科普作品呢? (完成目标一) 活动一

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本科普作品,请大家看图片,从图片中你都看到了哪些事物?

2.学生交流看到的事物,猜书名。 3.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么(板书)

环节二 猜测书名 导读封面 3分钟)

4.请仔细阅读这本书的封面,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作者、译者、出版社)

5.这本书的名字,出处来自于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卢·吉卜林的一句话。课件出示: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6.介绍作者及本书的影响。

米·伊林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去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 (完成目标一) 活动一

1.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此吸引读者,它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呢? 2.阅读片段,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选文的特点:内容有趣,语言生动

环节三 选读片段 感受特点 15分钟)

活动二

1.观察本书目录,读了目录,你对哪个“旅行站点”感兴趣? 2.猜测某一站点作者会提到哪些问题。 3.默读三段节选,谈谈你的感受。 4.谁能连起来说说后两句的诗意? 5.出示图片,感情朗读后两句。 (完成目标一)

1.这是一本科普作品,我们该怎么去阅读呢?(出示小贴士)

2.学生交流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查找资料,与同学交

环节四 总结方法 交流策略 5分钟)

流,请教家长或老师。

2.读完后还可以查一查,书中谈到的一些科学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3.在阅读时,我们还可以运用阅读记录单,帮助我们梳理阅读时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完成目标二)

环节五 拓展延伸 激发兴趣 5分钟)

1.科普作品推荐:《十万个为什么》《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看看我们的地球》《灰尘的旅行》

2.建议:在阅读时,借助阅读计划表,合理规划阅读时间。 (完成目标二)

通过回忆学过的阅读方法,交流总结引导学生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评价任务三) 通过对选段的阅读和交流,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评价任务二) 通过观察图片猜书名,介绍作者及作品影响,增强对本书的兴趣。 (评价任务二)

通过推荐阅读,激发科普阅读的兴趣。 (评价任务三)

板书设计

十万个为什么

理解有方法 阅读有策略 读书有计划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lM.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