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末闲谈(资料)》,欢迎阅读!
《春末闲谈》资料
一、作家作品
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主要文学作品: 3部小说集:《呐喊》(1923年 14篇)、《彷徨》(1926年 11篇);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1936年 8篇);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16部:《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等专集。
2、本文写作于1925年4月22日的北京,最初发表在《莽原》周刊第一期,署名冥昭。后来被选入鲁迅的杂文集《坟》。 二、写作背景
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实行白色恐怖政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鼓吹“特别国情”,妄图用封建思想麻痹革命人民的斗志,瓦解革命运动。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写了这篇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 三、字词 1、字音
果蠃(luǒ) 螟蛉(mínglíng) 嘉猷(yóu) 窠里(kē) 孵化(fū) 棘手(jí) 麻痹(bì) ........中枢(zhōng shū) 中(zhòng)风 轶出(yì) 仓颉(cāng jié) 流弊(bì) .......覆宗绝祀(sì) 返璞归真(pú) 唯辟作福(bì) 刑天舞干戚(gān qī) .....螫针(shì) 惊蛰(zhé) 蛰伏(zhé) 蜇人(zhē) 海蜇(zhé) .....勋(xūn)章 旷(kuàng)达 粗犷(guǎng) ...2、字义
至道嘉猷:最好的法则。猷,计划、谋划、法则。
不落窠臼: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窠:鸟兽的窝。臼:一种中间凹下的舂米器具。“窠臼”比喻老套子,旧框框。
1
返璞归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反,通“返”,回。璞,未雕琢的玉。真,天然,自然。 刑天舞干戚:干,盾牌。戚,斧头。 皇帝一伦:伦,类。
3、名言解释及出处
(1)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出自《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比喻义子。 (2)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出自《尚书·洪范》。辟,指天子或诸侯。 (3)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出《左传·襄公九年》。君子从事脑力劳动,小人从事体力劳动。 (4)治于人者食(sì)人,治人者食(sì)于人:出自《孟子·滕文公》。被统治者供养别人,统治者被人供养。食,供养。
(5)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出自《论语·颜渊》。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
(6)礼失而求诸野:出自《汉书·艺文志》。朝廷上的礼乐制度失传了,只好到民间去求。诸,之于。野,田野,民间。
(7)龙御上宾:出自《史记·封禅书》。旧时特指皇帝逝世,意即乘龙仙去。 (8)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出自陶渊明《读山海经》第十首。 四、课文知识点
1、文章“闲谈”了哪些话题?表达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明确:(1)闲谈的话题:细腰蜂的捕食习性、俄国诗人的发愁、我国圣君的黄金世界、外国的防民之策、无头刑天的抗争。
(2)中心观点:统治者的一切麻痹术都是不能十分奏效的。 2、“细腰蜂的毒针”“刑天”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 明确:“毒针”喻指统治者愚民是手段;“刑天”喻指誓死反抗,不怕牺牲的民众。 3、试体会“夷人究竟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一句的言下之意。
明确:本句以统治者的口吻说话,讽刺和挖苦那些统治者们的愚民花招不过如此,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鄙夷之情。
4、文章开篇记叙故乡细腰蜂捕捉青虫的闲谈,这闲谈有何作用? 明确:(1)鲁迅善于将深刻的思想借用具体平凡的事物和生动的形象加以表述,看似信手拈来,漫不经心,闲谈絮语,实质是触发思考的导线。
(2)神奇的毒针,既是对蜾蠃这种寄生蜂独特功能的描述,也是对下文旧时的统治者精神麻痹术的形象比喻。
5、所谓“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这里“黄金世界的理想”指什么?
明确: “黄金世界的理想”指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理想世界——百姓不懂思想,不去反抗,只甘心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任由统治者作威作福。 6、文章中提到二十四史,是想要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作者通过“二十四史”的朝代更迭,表明统治者的精神统治术不能十分奏效。 7、作者认为中外统治者运用精神麻痹术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k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