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社会性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策略研究

2022-11-02 17:01:0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幼儿社会性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策略研究》,欢迎阅读!
浅析,品德,性教育,幼儿,策略
浅析幼儿社会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策略研究

浅析幼儿社会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策略研究

要:幼儿园时期作为幼儿整个人生教育的基础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能够为幼儿个性养成奠定基础,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对整个思想品德教育工程的质量有很大影响,与民族道德素养的提升密切联系。作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未成年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很大的职责。我们要加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从他们的心理素质、日常行为、文明礼貌、处世态度,以及远大目标、崇高理想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教育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成长的整体环境,让他们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幼儿社会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儿童作为适应环境的主体的需要出发,注重幼儿对真实自然生活的情境体验与感悟,不剥夺幼儿亲历社会交往实践的机会;坚持与幼儿对话,强调在不同途径中促进幼儿社会交往;接纳不同性格的幼儿,尊重每位幼儿的心理感受;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教育的一致性。

关键词:幼儿社会交往;思想品德教育 一、幼儿社会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概述

什么是社会性?什么是社会教育?从发展心理学幼儿教育学来分析,社会性是指幼儿在其生物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形社会技能、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为,并与独特的个人与人相互交往,适应周围社会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社会化过程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征。社会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幼儿自我认识、社会规范正确的社会观、社会态度、社会行为,有效地运用课堂、游戏、参观等形式,使用观察法、讨论法、移情训练法等有效方法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思想品德教育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学校除了专门开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外,还将德育与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时代所趋。

1




二、幼儿社会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策略 (一)从社会环境的认识培养幼儿社会性和思想品德教育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自然人,什么都不会,他们将在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幼儿的发展与环境有着紧密不可脱离的联系,良好的环境能使孩子活泼、乐观、有积极的探索精神,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而这些的前提要适应环境,适应环境就必须先认识环境、认识家,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医院、村、商店、公园、学校等),在此过程中熟悉环境的事物,养成关心周围社会,热爱自己家乡。我们可以从孩子在认识的环境中启发和培养幼儿其它社会性能力。组织幼儿观察老师的劳动,让他们通过很多日常生活和许多集体事情,去体会老师怎样好,产生对老师尊敬的感情。另一方面,为幼儿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为美化、静化幼儿园做好事。如组织幼儿和老师一起打扫卫生,拾落叶,跟老师齐心动手布置环境,让他们懂得美化环境正是热爱幼儿园的行为。 (二)对行为规范的养成培养社会性和思想品德教育

生活在社会中,为了让社会有序发展,形成一定的规范孩子长大后要适应社会,就必须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进入社会,就要遵守各种规范制度,对于幼儿也不除外,如到幼儿园要丢纸屑、果皮,要排队玩滑滑梯,到医院不许吵闹,到公园不折花树,不抠文物等,让孩子接触公共设施,遵守公共行为规则,感受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公共道德印象和简单的行为习惯。 (三)从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社会性和思想品德教育

这是孩子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语言和肢体动)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这一点在社会教育中非常重要。通过人际交往,幼儿才能从生物学意义上自然人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 (四)从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社会性和思想品德教育

作为一个社会人,幼儿学习民族文化也要学习世界文化这样让孩子了解世界,为有科学的世界观打基础。对幼儿进行国名、国旗、国歌、风景名胜民艺术教育培养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及爱国之情。我在《中国丝绸》活动中用观察法移情训练,让孩子亲自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充分感受中华丝绸的优秀特点。此外,还常带幼儿商业大厦、街心花园、董家水井开发区、喷水池等地参观,让他们在这些地方看看、摸摸、玩玩,加强幼儿对自

2




己生长地方的印象和感情,从而由近到远,由浅入深教育幼儿热爱家乡,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社会性和思想品德教育

游戏占据着幼儿大部分生活时间,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中,幼儿精神状态放松投入,教师可以真实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教师也可以以游戏伙伴的形式介入到幼儿游戏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实施指导。这样不仅使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指导,幼儿社会性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记得班上有一个小朋友自控能力比较差,在集体活动中经常离位、捣乱,教师提醒他多次也没多大效果。于是我就主动成为他的游戏伙伴,跟他玩区域活动游戏,指导他丰富游戏情节。当他想要离开时,我就和他一起作为客人去别的区域参观,以便控制他的行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共同游戏这位小朋友的自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不再是大家讨厌的“小捣蛋”,还学会了和同伴合作游戏在交往中建立了自信心,与他人交往的兴趣也增加了不少。 三、小结

通过幼儿教育的具体实践,以及实施幼儿社会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改革的具体尝试,幼儿社会性素质与社会人格,包括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与心智的全面提高与发展,给予系统的控制、引导与养成。更重要的是通过幼儿社会性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与幼儿的身心特征与未来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社会素质与能力的养成,即内化的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与行为标准。幼儿社会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中,道德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劳动技能教育,以及幼儿的社会交往、社会合作、社会责任感与集体热情的培养等,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cr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