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欢迎阅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那么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怎样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呢?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低年级学生因为知识水平较低,识字也较少,所以应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等;中年级学生识字量有所增加,社会性心理水平有所提高,可适当增加儿童小说,如《木偶奇遇记》,经典小说如《西游记》、《童年》、《爱的教育》等;科幻类作品如《飞向天空》;历史读物如《上下五千年》;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的阅读;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基本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可增加《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我的大学》、《汤姆叔叔的小屋》等现代、当代文学作品和科普类书籍的阅读。有条件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学习从电子读物上获取知识信息,享受网上阅读的乐趣。
二、追求课外阅读的最佳方式, 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课本
知识的补充和拓宽。课外阅读正是符合了 教学与活动的统一 这一教学策略。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以自主的,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变教师的主观愿望为学生的主观要求。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自由阅读,做好笔记。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写读书笔记是个好办法。写读书笔记的要求不求千篇一律。如:学生可摘录精彩词语,为作文积累词汇;概括故事大意,归纳写作特点,培养概括能力。如阅读议论文可要求学生摘录、评注警句、格言,用以陶冶情操,为写议论文积累论据;阅读文艺作品,则要求归纳任务性格、品质,评论艺术手法的作用,培养分析能力;还可以从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写作的能力。读书笔记形式多样,但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不必面面俱到,应该重点突出、讲究实效。
2、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的读书资源不足,我动员班级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以组织学生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资料。资料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自己办报刊。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问题,自办手抄报,需要大量阅读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学生在相互观察,相互学习比较中,又会悟到很多东西。对于办得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推荐到学校的橱窗中进行展览,这在无形之中又激发增进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4、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
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 标兵 作用。比如:我给五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 读一本好书 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二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