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融合教育多元人际支持系统的构建

2022-11-01 00:17: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学前融合教育多元人际支持系统的构建》,欢迎阅读!
学前,多元,人际,融合,构建
浅谈学前融合教育多元人际支持系统的构建

早教教育是指对03岁婴幼儿就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保教活动,03岁是婴幼儿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婴幼儿进行有效的早期教育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婴幼儿一生的发展。

特殊儿童教育 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 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特推出2016年重点新栏目——早教、特教,期盼广大幼儿教师能积极踊跃投稿!投稿信箱:xdyjbianjibu@vip.163.com

学前教育 中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有机会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生活。融合教育不仅需要让特殊儿童与普通学生在物理空间上结合,更重要的是为特殊儿童提供足够的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显性的特殊教育手段、条件,也包括隐性的环境 和氛围,它以人际支持系统为主要元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其作用就更为突出。因此,如何构建融合教育中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成为实现融合教育成效的重要条件。

一、构建接纳、关心与理解的师幼关系

学前特殊儿童由于生理或智力方面的缺陷,能力相对更弱,这就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关心、耐心与细心。教师一方面要给予他们应有的照顾与帮助,还要引导特殊儿童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让他们自理自立起来。然而,比生活照顾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在心理上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的缺陷,让孩子在关爱中,日渐阳光起来。同时,教师还应相信孩子有无限教育的可能,并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观察孩子的喜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研究孩子成长与发展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启发与引导孩子,积极地参与班级各项活动,使孩子在身心方面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的做法:异常中的正常+行为矫正

菲菲是轻度的唐宝宝(唐氏综合症患者)自我管理 能力弱,无法集中注意听指令,会突然大叫,偶尔还会有过激行为,一不留神,她就跑得无影无踪……这给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不少麻烦。她刚来那阵,班级老师还能坚持包容,时间一久也渐带厌烦情绪,抱怨不断。面对这种情况,我与班级老师共同查阅了唐氏综合症的相关知识,了解到她的异常行为是由于她所患疾病所致,这些行为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可能有些异常,但对于患病的她来说就是再正常不过。

有了异常中的正常的观念,我们不再对她的行为种种计较,尝试着用接纳与理解的心态去看待,并采取了一些适合她的行为矫正方法。例如,她管不住自己,我们请老师帮助;她听不懂指令,就多讲几次,引导她模仿多练几次,直到她会为止;她大叫时,不给予关注,当她安静时,就给予表扬,表扬她声音轻轻真好听;引导她学习和交友的正确方法,鼓励大家和她做朋友,万一她有过激行为,鼓励其他小朋友躲开而不是回击;她喜欢跑,就让她和小朋友一起比赛跑步……渐渐地,她的不良行为减少了,脸上的笑容多了……

二、构建友好、互助与合作的双赢的同伴关系




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理论提出,儿童总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与内化来建构知识与发展人格。能力突出的同伴,就如同建房子的脚手架,会帮助个体获得更大的发展与成功,这正如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环境,犹如特殊儿童的脚手架他们与比自己强的孩子()长期生活与学习,耳濡目染习得了常态社会化的生活习惯与能力,这有助于他们日后顺利融入主流社会但特殊儿童能否受益于普通儿童,取决于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友好、助与合作的态度,取决于他们之间的良好的同伴关系。对普通孩子而言,小学会接纳与关心特殊孩子,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接纳尊重差异、形成多元意识,不断学习爱的习惯与能力,也会让他们更加珍爱自己、珍爱身边人。因此,教师在对特殊儿童进行引导与教育的同时,要着力构建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孩子在友好、互助与合作的同伴关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发展。

如何让孩子们能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光看老师对普通孩子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单方面的说教可能会让他们学会谦让特殊孩子,但并不能让他们从心里真正树立起和特殊孩子做朋友的意识。一方面弱化特殊孩子的特殊另一方面还得扬长,即发现特殊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赢得普通孩子的真心

我的做法:扬特殊儿童所长——我们的爬竿冠军

随着年龄增长,菲菲的不良行为渐渐招致了不少过于懂事孩子的不满。如何让大家真正愿意和她做朋友,这成了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她爬竿特别厉害,而且这个本领只有她一个人会。于是,我决定组织一场爬竿比赛,赢了的孩子将成为我们班爬竿冠军。比赛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顿时对爬竿冠军”——菲菲崇拜至极,菲菲也特别开心、自豪。为了巩固这场比赛的效果,我们鼓励大家向冠军学习爬竿的方法,菲菲也热情地手把手地教起每一位热心的学习者。于是,菲菲不仅成了爬竿冠军、大家的小老师,还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他们一有机会就一起比赛爬竿,并慢慢发展到一起玩游戏、玩区域活动,学本领也会坐在一起。

三、构建民主、平等、畅通的家园沟通渠道

特殊孩子的家长,往往因为孩子的问题或多或少存在消极的心理障碍,对于老师常常采取小心翼翼的回避态度,如害怕老师告状、害怕遣退孩子、害怕要求花高价聘请随班就读的老师,因此他们一般不太愿意与老师沟通交流。作为教师,在意识到家长的这种心理后,就要用民主平等、积极热情的态度,主动与家长就孩子的问题真诚友好地沟通与交流。报告孩子在园的情况的基础上,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与在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与家长共同商讨可行的教育策略,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目的也是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发展,从而消除疑虑,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我们的做法:畅通家园沟通渠道

菲菲父母很少主动和我们联系,接送的阿姨成了我们家园沟通的传声筒,他们也拒绝了一切班级亲子活动,从来不和其他家长互动。经过接触了解,我发现相对于爸爸,菲菲的妈妈性格更为温和,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更为重视。于是,我们决定从她妈妈着手,开始家园沟通。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Wd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