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富而好礼,孔子所诲;为富不仁,孟子所戒。》,欢迎阅读!
![孟子,孔子,为富不仁](/static/wddqxz/img/rand/big_87.jpg)
富而好礼,孔子所诲;为富不仁,孟子所戒。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
与《道德经》的高屋建瓴不同,《素书》的重点在于总结现实社会中具体的规律,指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世、治国安邦。如果说《道德经》讲的是道、德,那么《素书》所讲的主要内容应该叫做:术。
在中国古代浩瀚如海的哲学知识中,每充分理解一本能流传至今的知识体系,都足以改变人的一生,《素书》在这些著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汉代张良正是因为此书为刘邦创造了大汉基业,而后又在大清洗中得以善终,功成身退,成就千古。
《素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凌下取胜者侵。
这句话译成現代汉语,其大意是,欺凌下属,仗势欺人,必然遭到属下的侵犯。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富贵荣华,人之所求。一生之富贵荣华,不是靠争靠抢,而应靠长期的积德行善。
《道德经》有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上天是公正的,对众生一视同仁,不会偏袒,却眷顾宅心仁厚乐善好施之人。行善积德,上天看在眼里,记在因果簿里,待到善果成熟,自会降福报于他。积德,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运势。
“贵”主要指权势,官宦人家;“富”主要指财富,有钱人家。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其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之诱惑,不以享乐为目的,有高贵的情操与文化的教养;其二是社会的担当,以精英自律,珍惜荣誉,助弱扶贫,担当责任;其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不为权力与金钱所奴役。
贫穷和富贵是相对立的。从古至今,由于人性的原因,贫穷之际,人们往往尚能安分守己,规规矩矩;一旦富贵加身,便趾高气扬,得
意忘形,骄奢放纵,目中无人,为所欲为。如此,灾祸或恐很快降临。“富而好礼,贵而不欺”,是《素书》本句对世人的一大警示。
陈胜贫困之时,与同伴相约,“苟富贵,毋相忘”。起事之时,尚能摆出一副虚怀若谷的姿态,当他一旦发达起来,便鼻孔朝天,唯我独尊,连老丈人和难兄难弟也瞧不起了,对于那些吹嘘与他交情深厚之人,甚为不爽,统统杀之。
权力如同美酒,饮之回味无穷。一旦沉溺其中,便会迷之自信。陈胜的死,死在了他的飘和膨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此言反映了孔子的利欲观。大多之孔子研究往往只重其仁义,忽其利欲。世人不愿贫穷困顿,渴望富贵安逸,夫子不反对富与贵,强调的是要“以道处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V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