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不确定性》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不确定性》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 内容来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主 题:概率起始课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 计 者:赵阳雪/郑州市惠济区长兴路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本节课是概率部分的起始课,学习不确定现象,通过实验和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在课程编排中是学生首次接触学习概率的知识,借助生活实例、研究、探索随机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哪些结果是无法事先确定的。教材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实例和简单实验,让学生认识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不确定的。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有的可能性,并为后面的学习可能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对于本节知识再加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节内容并不难。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评价任务:
1. 体会每次掷硬币之前无法预料硬币落地时是正面还是反面朝上,感受结果的不确定性。
2. 练习生活的具体事件,感受随机现象。
3. 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情况,并会列出简单的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不要写成教学实录)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游戏导入,掷硬币,猜正反
活动一: 掷硬币验证不确定性 1.出示游戏规则。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在掷硬币时,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哪面朝上具有不确定性。 5.结合教材95页第二例说一说生活中事件的不确定性。
感受结果不确定
(评价目标一)
(6分钟)
(完成目标一)
环节二
活动一: 摸球游戏 1. 出示游戏规则。
2.老师和同学一起玩游戏。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对于确定的事情,我们用“一定”
“不可能”来描述它。
探究新知 5.练习:课本96页第3题
6.教师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
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确定事件用
“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10分钟)
(完成目标二)(完成目标三)
环节三 拓展巩固
活动一: 放球游戏 1.出示游戏规则。 2.学生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可能性有大有小。
感知到随机现象,分清可能、不可能、一定的用法
(评价目标二)
积极参与活动,积极思考,积极发言
(10分钟) (完成目标三)
(评价目标三)
板书设计: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随机现象 必然现象
数学方法:思考、猜测、实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O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