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天之道 利而不害 人之道 为而不争》,欢迎阅读!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人的行为准则是为人处事,应该像大自然一样多为善而不为恶,多付出而不索取。
出处:
出自《道德经》第八十一章,这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书本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
真实的言词不华美,华美的言词不真实。行为良善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良善。真正了解的人不广博,广博的人不能深入了解。
有道的圣人不私自积藏,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尽量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人的行为准则是为人处事,应该像大自然一样多为善而不为恶,多付出而不索取。
注释:
①信言:真实可信的话。 ②善者:言语行为善良的人。 ③辩:巧辩、能说会道。 ④博:广博、渊博。
⑤圣人不积:有道的人不自私,没有占有的欲望。 ⑥既:已经。
⑦多:与“少”相对,此处意为“丰富”。 ⑧利而不害:使在万物得到好处而不伤害万物。 ⑨圣人之道:圣人的行为准则。 赏析:
本章的格言可作为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前面三句格言在于提示人要信实、讷言、专精。后面四句,在于勉励人要“利民而不争”。
信实的话,由于它的朴直,所以并不华美。华美之言,由于它的动听,往往虚饰不实。善者的言论,止于理,符于实,所以不必立辞巧说;善者的行为,真诚不妄,正直不欺,所以不必自作辩解。反之晓晓巧辩的人,乃是由于言行的欠亏而求自我掩饰。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话运用到现代学术界的情形,的确如此。现代的知识活动愈来愈专精,“一事不知,儒者之耻”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以博学自居的人,对于任何一门学问,往往只是略知皮毛而已。所以为学如果博杂不精,则永远无法进入知识的门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9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