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探析武大治学理念思考军校教育发展》,欢迎阅读!
探析武大治学理念思考军校教育发展
作者:高洁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34期
高洁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25)
摘要:武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具有百年校史的大学,在最新统计的高校排名中,名列第七,被称为“全国最美丽的大学”。在青年教员培训过程中,我有幸赴武汉大学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进修学习。通过进修学习,我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启迪了思想,学到了很多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且,通过对武大的治学模式、人文环境、校风学风的了解,我作为一名军队院校的文化教员,带着一种潜在的责任和意识,对我们军校教育今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治学理念;军校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65-02
一、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以为人本的管理理念
我认为,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以为人本的管理理念,是一所好大学应该具备的,也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条件和保证。在武汉大学的校园里,到处都是亭台楼榭、鸟语花香、名人题词、奇树怪石,真正是一个绿色生态公园,真的是配得上“全国最美丽的校园”这个美称。相比武大,我认为我们军校的校园环境也非常不错,军校校园井然有序的管理和学习环境是我们值得自豪的。在我们学校,课堂秩序井然有序,没有任何学员会在课堂上迟到、发短信、交头接耳,教员从来不用去维持秩序;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如果把你放到地方大学,你的授课能力还能让你的课堂秩序井然、氛围良好吗?这是每一个军校教员值得深省的问题。
二、精彩丰富的课堂教学,积极创新的科学研究
在武大的课堂真正能使人感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平等、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和老师辩论、交流,课堂上,老师博学幽默,学生积极主动,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体。很多公共选修课的课堂上水泄不通,走廊上,墙角里、到处都是站着的学生,很多学生为了抢位置,提前三个小时就要去占座位。精彩的讲授、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课堂氛围让你根本就不想离开,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领略到优秀老师们的授课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武大十分重视科学研究,这也使老师和学生都养成了勤思考、擅研究的习惯,老师经常会提出一个学术问题或是社会现象,让学生进行思考、研究,之后再相互讨论交流和批评,很多新的思考和论点以及科研的灵感就这样产生了。所以,武大科学研究的氛围非常浓厚。学校也制定与实施了多种促进科研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经费上保证了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加强对青年老师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加强高水平教师、特别是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力度,还定期开展讲座论坛,举办国际国内的各种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保证了学校科研的进一步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力。武大老师和学生的严谨务实、将终身学习和探索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要勤于积累,善于思考、刻苦钻研、努力创新,脚踏实地开展科研工作。
三、博大深厚的人文素质教育,精彩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武汉大学非常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复合型的精英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学校大力实施精品课战略,邀请各类文化名人与学术大家走进校园开展文化活动,策划举办主题型的大型文化活动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改变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四、丰富有效的讲座,一流名师的打造
武汉大学的人文素质讲座很有特色,而且深受学生喜欢,他们邀请了很多名师名人,我想这点我们可能很难做到。在武大听讲座就像吃家常便饭一样正常,而我们听讲座却如吃山珍海味一样少有。武大还非常重视培养打造全国一流的名师,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同时聘请全世界知名大学的专家教授定期来武大讲学,在交流中不断充实提高。
五、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育人理念
教学理念和育人理念是自成一体的,武汉大学的育人理念就是培养精英,注重建设实验班和精英班,这一做法,西安交大也已经实施,成立了钱学森班,也是集合全校的优秀人才,培养未来的精英和大师。而我们学院应该讲还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的情况不同,培养目标自然差异很大。所以,武汉南大学在教学时,以指导和研究为主,重视对学生的启发,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我们则更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具有大师特质的人才
武汉大学的选修课非常丰富,满足了学生各方面的知识需求,比如单是艺术类的课程就多达二十几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武大就始终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努力探索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实践,2003年起全面启动通识课程建设工程,精心建构全校通识课程体系,精心挑选通识课程主讲教师,目前共开设了343们通识课,武汉大学教务部十分看重通识课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认为心灵的震颤和情操的陶冶,正是通识课程的妙用所在,也是一种无用之大用,虽然对专业技能的提高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却有利于学生提升智慧、完善人格、提高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通识选修课,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有以校为单位的,有以学院为单位的,有以系为单位的,有社团组织的,也有个人组织的,一个学期下来,各类活动足有一百多个,基本每周都有几个活动,供学生们展示自己,学校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平台。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仅愉悦了身心、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还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培养了自信和乐观的良好人格特质,成为了真正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的方式不仅是武大,西安交大也早就实施了,把有效的艺术类课程定为了必修课。我想,在这一点上,我们军校也要引起思考。未来的军官应该是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化的人才,而不是一上台发言就紧张的“傻大兵”,所以我认为,虽然我们军校的性质决定了不能像地方大学那样自由地去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至少,我们应该较以前有所改善。比如,在学院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之余,稍微留一点空间给学员自己支配。为什么我们的讲座从来没有爆满的现象,教授和教员也少有讲座,即使有讲座,要么是硬性规定某队学员去,要么就是少有人去。不是学员不想听,也不是教师不想讲,很多教师和学员反映,是因为时间不自由,学员要跟队里请假。所以我建议,学院哪怕每周有一天晚上或是下午时间是给全院的学员自由支配的,只要是在学院内部,不用再请假,在这一天,学员可以组织各类有益的文体活动,也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听讲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员既感觉到军人的严肃和自豪,也真正享受到大学的美好时光和多姿多彩,更多地去表现自己、超越自己。我想说军营不只是绿色的,也应是彩色的;军校学员不只是严肃紧张、中规中矩的,也应是素质全面、多才多艺的。衷心希望学院今后培养的人才都是全军称赞的高素质的优秀军事人才。
一个大学的发展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在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努力、思索和完善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虽然我们军校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距离一流大学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应多交流、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多提高,使军校教育取得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9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