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方法(14)

2023-01-29 11:3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研究方法(14)》,欢迎阅读!
社会学,方法,研究,14
指数体系:在对多因素现象进行动态对比时,由相互间存在着一定内在联系的、反映各个因素变动程度的指数所组成的体系。它的作用在于:说明复杂总体的动态表现指数之间的联(由已知指数计算未知指数);表明复杂过程中各因素的作用。

总指数:表明整个复杂总体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其形式有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两种。前者直接反映总体的总变动情况,系基本形式;后者从个体指数和组指数中加权平均所得,是综合指数的派生形式。

综合指数:以复杂现象的总量指标为基础计算总指数的基本形式。即用两个可比的总量指标对比所得的总指数。以价格指数为例,在掌握报告期商品价格和基期商品价格以及报告期商销售资料的情况下,就可以用综合指数公式。

个体指数:亦称单项指数。反映某种个别现象动态的相对指标,与反映多种事物综合动态总指数相对。例如说明一种商品价格动态的个体指数,说明一种产品生产动态的个体生产量指数,以及个体销售指数、个体成本指数等。

组指数:介于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之间的一种数值,说明复杂总体中某一部分要素所构成的总体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

定基指数:各时期都以某一固定时期为基期而编制的指数。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情况。计算时,以基期的数值为100%

环比指数:各期依次以其前一时期为基期而编制的指数。说明某一现象的逐期发展情况。算季、月指数时,用上年同期为基期,称为年距环比指数。它说明本年内各季、月和上年同季、同月相比的发展情况。编制环比指数数列,是为了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逐期变动程度,当各时期采用不变权数时,各环比指数的连乘积等于定基指数。

相关:指具有相关关系的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程度。主要包括:正相关,两列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同;负相关,两列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反;零相关,两列变量之间没有关系,即一个变量变化,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

相关关系:变量之间或社会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两个变量中,作为根据的变量成为自变量,发生对应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依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1)按涉及的因素多少分单相关和复相关。(2)在多变量情况下,保持其他变量不变而仅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称为偏相关、净相关、纯相关。(3)按质量资料分能排列等级的等级相关和不能排列等级的品质相关。(4)按相关关系的表现形态分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偏相关与复相关:用以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偏相关亦称净相关或部分相关。指在与其他变量的关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测定任何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复相关亦称多元相关。指两个以上变量中某一变量对其他变量的相关关系。

虚假相关:亦称“人为相关”指从统计上看有关系的两个变量实际上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无有意义的联系。在一些情况下,任取两个变量都能算出一个相关程度相当高的相关系数,


实际上不论从理论上或实践经验上都不能证实它们有任何本质的联系。在进行相关分析时,须注意不能把毫无本质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双序相关:指两个变量的相关。第一个变量测定于名称二分级中,即在这个级中包括两种互相排斥的备择位置;第二个变量测定于区间级、比率级或次序级中。例如,调查中第一个变量是回答者的家庭状态:已婚与未婚,这是一个二分级;第二个变量是工资,这是个区间级。

相关表:以两个相互依存的变量数列进行分组编入一个两重分类的分组次数表。相关表的编制,一般以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将x数列分成若干组,按左小右大排列于表的顶端;而将y数列分成若干组,按上大下小排列于表左侧。各组作纵横排列后,用方格分界,把每对数值分布于相应的方格内,构成一个相关表。其作用是从表内各格次数排列和分布,判断两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和相关方向;根据表内资料计算相关系数和相关比。

相关系数表示两个现象之间相关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相关系数(r)数值范围在-1+1之间,其绝对值越大,相关程度越高。一般划分为: 相关系数 相关程度

0.3以下 无相关

0.30.5 低度相关

0.50.8 显著相关



0.8以上 高度相关



协方差:亦称共差。测定两个随机变量XY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数量性指标。它的绝对值大小,反映XY间线性相关关系的强弱。协方差是一个有量纲的量,它的量纲就是X的量纲Y量纲的乘积。协方差数值大小和测量单位有关,因此为了避免量纲的影响,往往不直接用协方差作为衡量两个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指标,而采用相关系数作为指标。

人类发展指数:亦称“HDI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生活质量状况的指标。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的缩写。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由人口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成人教育程度、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而成。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类发展指数=1-(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8J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