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2023-01-28 13:3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欢迎阅读!
中美,思想政治,比较,研究,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作者:汪菲菲

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17

摘要:通过课程设置的方式和自主性、教育方法的显隐性和教育途径等异同性来比较中美思政课,从而探索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方式,优化显隐结合新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以期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美 思政课 比较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178-02

任何国家都会从本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国情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保持自身的凝聚力。当前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其教育影响着世界上众多国家的发展方向,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无名有实,通过以公民教育宗教教育社会规范教育等名义进行着大量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这里且称为思想政治相关教育。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研究我国和美国的思政课的异同性,从而借鉴其优秀经验,对提高新时代思政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美国大学的思想政治相关课程是通过显著课程隐蔽课程两种方式进行的,显著课指学校教育中学校公开承认教师讲授的学科。美国大学一般会设置有35门思想政治相关课程,比如西方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美国与世界、美国历史、公民与法、科学哲学和实用主义等,3门左右思想品德课,比如大学生生活导论课、社会研究课、职业道德课等。如果和美国大学的政治课程做一个简单比较,便可以看出:美国大学上大学生生活导论课、公民与法,中国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美国大学上科学哲学,中国大学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大学上美国历史,中国上近现代史纲要;美国大学上美国与世界,中国上形式与政策;美国大学上西方经济学,中国有些大学会上政治经济学。美国学者N.V.渥勒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隐蔽课程,指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知识、经验和社规范,通过渗透性方法把政治、道德等内容深入历史、专业课、文学地理社会学等其他课程中和课外校外活动中。我国的学校虽然没有隐蔽课程的说法,但是也比较注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规章制度、教师形象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影响。

美国大学的思想政治相关具体课程设置基本是由各州各大学自主决定,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在教学内容上,全国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各州各大学可以根据本州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属于自己的课程标准并自编教材进行教学[1]课程设置上,有的学校甚至有不单独开设思政课相关显著课程的权利,把思想政治相关课程理论与专业课、通识课、人文课等统一起来进行教学。中国大学有全国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规定这这门课的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和教学重难点,统编的教材存在缺乏区域特殊性、对象针对性和内容可读性等问题。中国高校在一定范围中具有自主性,但相对于美国来说,自主选择权小很多,新课改之后虽有放开教材编写权,鼓励一些高校教材区域化、特色化和专业化,但在统一考核的压力下,使得教材最终不得不忠于大纲,实际操作很难有突破。 二、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

在美国思想政治相关教育之中,在课堂上,老师一般不会给出统一的道德标准,也不会告诉学生什么是绝对正确或者错误,老师充当指导者和引领者,用生活中的两难问题进行探究和启发教育,使学生在体验、思考、感悟中达到既定的道德目标。中国大学教育倾向于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当学生提出质疑或感到疑惑后才告诉怎么办,诚然用是什么来强调思政课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无可厚非,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减少应试说教形式,丰富和发展隐形教育,增加其科学性、艺术性、启迪性和趣味性。

美国高校要求大学生学习任何一门专业课都要回答三个问题:从历史视野看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从社会视角来看该课程所涉及的社会经济的问题是什么?从伦理学角度来分析需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美国高校思想政治相关教育给人一种无政治色彩的错觉,原因是其思想政治相关工作已基本达到无意识的境界,即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无意识地接受教育者的思想,注重调动受教育者参与思想教育的积极性,而不是用简单的灌输来实现其思想教育目标。这里暂且不考虑灌输是否必要的问题,就这一点,中国大学需要好好学习,中国大学习惯上把思政课与专业课分开,表面上大力强调思政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实际上往往容易给大学生造成误会,认为思政课的科学性、学术性和人文性不如专业课,从而使得很多大学生重智育而轻德育,重视专业课而轻视思政课。 三、中美思政教育途径比较

学校德育是主渠道。美国大学思政相关课程设置全面,对课程有着硬性的规定,必须拿到政治科目的学分才能拿到学位,历史课程是美国学生的必修课。中国高校普遍开设五门思想政理论课必修课程,包括思修”“马原”“毛概”“近现代史纲要”“行策五门课,必须修满学分才能拿到学位。由此可见,两个国家都注重学校在思政课中的主导作用。

家庭教育有差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一个父母胜过一百个校长。家庭教育对思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基础性、普遍性、长久性和渗透性等突出特点。中美在家庭教育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性,首先内容上,美国家庭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身心素质、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情商能力等,而中国的家庭教育上倾向于学校教育内容,从小进行各门功课的补习来提高智力水平和考试分数,忽视非智力能力的培养,虽然也会注重技能培养,但往往不顾孩子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盲目跟风让孩子被动学习各种声乐、舞蹈、绘画等辅导班,是一种畸形的美育。其次目标上,美国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社会人,孩子能够拥有独立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美国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独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让婴儿从小单独睡觉,当小孩学会走路时就要求尽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让儿童通过打扫房屋、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庭保姆、派发报纸等做一些劳动来承担家人小主人的角色,上高中之后就鼓励他们外出兼职挣钱来贴补自己的生活费。[2]相对于中国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期望,中国的家庭教育予孩子很大的期望,其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人才,拥有远大的前程。由于这样的目标,父母会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父母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来确保孩子安心学习,多数大学生的家长并不鼓励孩子大学期间外出打工赚钱,最终导致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格格不入。最后教育方法上,美国父母会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权利,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不直接干预其发展,往往予以间接性的引导。中国父母的教育方法往往是以大欺小霸道型的,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投资他们并期待从中取得回报,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干涉是直接的说教和蛮横的训导,很少用间接性的手段进行引导,这样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综上所述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启示:在课程设置上,坚持统编教材和辅助教材相结合,在现有基础上扩大高校课程设置的自主权,编写教师好用和学生好学的系列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优化直接灌输法,探索间接隐形法,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教育效果。在教育途径上,坚持学校教育是主要途径,注意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要重视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优化家庭教育,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两翼 参考文献:

[1]万蕊.辨析与镜鉴:中美思政课概念、内涵与方法刍议[J].社科纵横,20161. [2]lizza Pin.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黄磊译.中华文化论坛,2008S1. 责任编辑:景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zy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