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展览看安迪沃霍尔的价值

2023-03-28 11:3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展览看安迪沃霍尔的价值》,欢迎阅读!
沃霍,安迪,展览,价值
从展览看安迪·沃霍尔的价值

在名为“安迪·沃霍尔:15分钟的永恒”的展览上,看到梦露的画像,很美,当然是同蒙娜丽莎不一样的美,带有一种广告卡通风格的美,但同样迷人,在现代风格建筑空间,梦露也许比蒙娜丽莎更迷人。

仔细看看梦露,完美的背景处理和色彩布局,画面整体效果的协调,不是谁都能做到这么好的,但沃霍尔做到了。毫无疑问沃霍尔是大师。在1962年沃霍尔做出梦露之前,他画过数不清的插画和广告50年代中期他已经是纽约最成功的插画师之一。从小到大,沃霍尔最喜欢、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画画,他获得了出众的才华和技巧,他了解艺术,也了解自己处在怎样的时代,所以他做出的梦露无人能比。

50年代作品的展区,展出了沃霍尔一部分素描、插画和设计作品,其扎实的造型功力和不俗的品位显而易见,其中一些作品使用了沃霍尔读大学时自创的线条墨印技法。 说到沃霍尔对艺术的了解和成名前的积累,肯定比一些人以为的要多得多。

读沃霍尔的传记可知,沃霍尔四、五岁时,他妈妈就教他画画,进入小学艺术倾向更加明显,妈妈给他买过电影杂志、漫画书、剪纸和色彩练习本,周六的早上他常和同学去电影院看电影。九至十一岁一直参加美术馆的中小学生周末艺术课程除了画画,还有机会看国际性的艺术展,从图书馆借艺术书。到了高中画得更多,家里到处堆着成捆的画,不管到哪里都随身带着写生本。大学四年读设计与绘画系,课外加入“电影俱乐部”社团,选修现代舞课程并有创作和设计在校内发表和被百货公司采用。大学毕业前一年,去了一趟纽约找工作在现代美术馆看了众多欧洲名家的作品。这些情况表明,虽然沃霍尔大学主要学设计但他的兴趣一直涉及艺术的多方面。有钱以后他还收藏了大量古典风格艺术品。虽然他嘴上从不提这些,但没有这样的根基,他惊人的创造力是无法想象的。

至于梦露的原创性,没错,梦露是从照片复制来的,但这类的复制作为当代艺术常用的方法之一,与抄袭概念的复制是两码事。只有沃霍尔想到用丝网印刷技术来复制照片,并且使用重复的方法,在画面上象超市货架般排列梦露和坎贝尔汤罐头等等,也只有他在自己名叫“工厂”的工作室里批量“生产艺术,这是沃霍尔的过人之处——与机器文明亲密接触,结果他大获成功,他的梦露成为波普艺术的标志图像,也成为60年代美国消费社会文化符号,同时也是艺术史上新的经典。

经典表明的不仅仅是新的方法和新的美,沃霍尔和他同时代那批波普艺术家,把流行图像和都市生活最常见的平庸物品带入了艺术,并且消除掉形象的“意义”、个性与作品通常带有的情感态度,使作品充满了机器痕迹,象一面冷静的镜子,折射出人们正在经历的消费时代,最终他们使艺术褪去原先那道神圣光环,改变了公众对艺术的看法,人们惊讶:艺术原来可以这样,同生活离得这么近,变得这么通俗、明白和有趣。 显然他们是后现代艺术的开拓者,他们的做法使人们越来越习惯艺术的多元状态,明白各种各样的艺术都能存在,那才叫生活。

梦露和坎贝尔汤罐头在这个展览上各有一组,分别为5幅和10幅(每幅的画面相同,只是颜色或标记不同),可惜没有那种形象重复即“象超市货架般排列”的梦露和坎贝尔汤罐头,那样的可口可乐瓶、毛泽东也没有,连单幅的毛泽东也没有,这很遗憾。

不过难得的是,展览有四、五百件作品,时间跨越沃霍尔整个艺术生涯,除了绘画,还有电影、电视、摄影、雕塑和装置等,在这些领域里,沃霍尔也都做出了有影响的实验与创新,看着作品就不由得感叹沃霍尔一生过人的精力、聪明的头脑和引领潮流的魅力。 各类作品按时间顺序分成几部分在大展厅展出。最多的作品是丝网版画。除了梦露和坎贝尔汤罐,还有漂亮的花系列、濒危野生动物系列,有牛头、枪、骷髅、自画像、迷彩、月球漫


步、铁锤与镰刀、伏特加、小卡通人物、美元符号等等。美元符号和巨幅尺寸、抽象题材的《反射》,是这个展览中仅有的重复排列形象的画作。其他名人画像有伊丽莎白·泰勒、杰奎琳、肯尼迪总统、阿里拳王、“滚石”主唱等。另有几幅热门题材的画作是“电椅”“跳楼人”“种族暴乱”“通缉犯”,画面与死亡或动乱有关,这类的作品有了一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这或许说明,沃霍尔试图在自己的艺术中拓展题材范围,以便多方面反映现实生活的状态,但他仍然是采用波普的态度——只是呈现而拒绝作出评判,这是他一生的态度,一面镜子洞穿世事包容一切而又面无表情。

60年代作品展厅的中间,展出了沃霍尔著名的包装盒,布利洛肥皂盒、坎贝尔汤罐头盒、戴蒙特桃罐头盒等,典型的波普雕塑。它们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们看起来是“现成品”,但其实不是,因为它们是使用胶合板和丝网印刷技术做出来的。既然是人工做的立体作品,那就是雕塑了,但它们看起来却一点不像雕塑,外观同真的商品包装一摸一样。显然,沃霍尔借用了杜尚的现成品的概念,但强调的实际上不是现成品,而是公众最熟悉的超市商品,也就是说他用复制的方法把商品变成了艺术反映了美国消费社会的现实,并传达出“一切皆美”和“生活就是艺术”的波普观念,比起别的艺术家,沃霍尔把波普观念贯彻得更彻底,因为他的作品在外观完全抹去了雕塑语言,没有一点人工的痕迹,可以说沃霍尔创造了“最波普”的波普雕塑。

那么,怎么看沃霍尔这里的复制呢?很简单,沃霍尔逼真复制的是一件商品,而不是一件艺术品,他也不是要复制这件商品的包装设计而是复制一件完整的商品,这是关键,而且作品的重点是它所包含的观念,这就跟抄袭毫无关系。

杜尚的现成品,其观念是针对艺术与非艺术关系的,最早的现成品是杜尚1913年的《自行车轮》。关于波普雕塑,在沃霍尔之前,有贾斯伯·琼斯1960年做的《两个啤酒罐头》,琼斯表现商品主题的同时,强调了雕塑语言,比如作品外观明显的手工痕迹和雕塑作品通常都采用的基座。沃霍尔显然与他们不同,他的作品既不是现成品,也不是通常概念的雕塑。 沃霍尔的电影都是60年代制作的。《帝国大厦》在展区入口处一侧的大墙上播放,观众上了二楼迎面就看到它,夜色中静默耸立的帝国大厦影像微微闪烁,有好几个人那么高。对影片有了解的人,可能都会想等到大厦灯亮的那个激动时刻,可是没有人等,因为有可能等上一个小时或几个小时。进入展区后一侧有个狭长的厅,里面的两端分别播放《吃》和《睡》沃霍尔最早的这几部实验影片,时长8个小时、6个小时,估计沃霍尔本人也从未完整看过,有一个说法很有趣,“与其说值得观看不如说值得谈论”但其实很多人都会认真看看,单是画面就很艺术感,同为新艺术经典,它们没有约翰·凯奇的“433秒”那么“极端”。可以说它们是沃霍尔的观念艺术强调的是新电影观念而非叙事。60年代作品展厅内,隔出了一个小厅放另几部电影,一部伊迪主演的片子,一部《Kitchen,一部《地下丝绒:声音的交响》和另一部Nico参演的片子。60年代作品展厅外走廊对过,有个更小的厅,很多观众可能会忽略,但里面播放的一部电影很值得看,是19641966年拍的《试镜》系列的选编,《试镜》被称为电影肖像作品,拍摄了大概500个人物,而这部“选编”选择的15个人非同寻常,其中有伊迪,有几个艺术史上重量级人物杜尚、达利和金斯堡等。每个人4分钟,在镜头前做出简单的表情、动作或沉思状态,在强光照射下的形象有一种梦幻感。

在展区走廊的尽头,墙上有个显示屏,展示沃霍尔尝试新艺术媒介的成果,7080年代制作的两个电视节目,一个是电视系列片“时尚:模特和摄影师们”中的一集(30分钟),另一个是“安迪·沃霍尔的电视秀”中的一集,那几年沃霍尔购买了纽约市一个有线电视频道,每周固定30分钟播放“安迪·沃霍尔的电视秀”。关于前一个节目,文字说明中有段话说:“当第一套电视客户端系统在1965出现,沃霍尔的兴趣就转移到了这些新兴的闪亮玩意上。截至1977年,他花了越来越多的创作时间,为自己的电视节目尝试新点子。 展区的尽头有个单独的厅展出“银云”,这是装置艺术了。观众进不去,隔着玻璃门,看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ze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