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危险驾驶罪之我见

2022-10-26 21:31: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简论危险驾驶罪之我见 》,欢迎阅读!
驾驶,危险,简论
简论危险驾驶罪之我见



[论文摘要]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了危险驾驶罪,笔者将结合刑法条文及办案实践就危险驾驶罪的罪状结构及办案中碰到的问题提出自己浅显的意见,供大家商榷。



[论文关键词]危险驾驶罪 醉驾 危险驾驶电动车

201151日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分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分较重的规定定罪处分。〞两高随后联合发布了司法解释,将该条的罪名规定为危险驾驶罪。结合刑法条文,可以将危险驾驶罪分为飙车型〞危险驾驶和醉驾型〞危险驾驶两类。201151日以来,笔者先后办理了8件危险驾驶案,现笔者结合自己的办案经验就危险驾驶罪的罪状结构及办案中碰到的问题提出自己浅显的意见,供大家商榷。



一、危险驾驶罪的犯罪客体和犯罪主体

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被犯罪活动侵害的社会利益。鉴于我国刑法分那么的体例安排是将侵害相同或相近的法益的犯罪归位一章,危险驾驶罪作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被安排在刑法分那么第二章:危害公共平安罪,故应认定其犯罪客体为道路公共平安。由于刑法没有特别规定,那么该罪的犯罪主体应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排除单位犯罪。



二、危险驾驶罪的客观方面

按照刑法条文的描述,危险驾驶罪的客观方面包含两个方面: 〔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

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两个。其一,何谓追逐竞驶〞?追逐竞驶这一用语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术语,?道路交通平安法?等其他法律法规中也未见规定。生活用语的意思结合道路交通领域的特殊情况分析,追逐〞应理解为机动车驾驶员为了紧跟或者超越另一机动车而采取的超常规驾驶行为;竞驶〞应理解为机动车驾驶员出于各种动机而实施的竞相加速,以领先对方的比赛行为。结合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可以将追逐竞驶等同于生活中的飙车〞。客观方面并不一定要求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机动车驾驶员参与,单个机动车驾驶员以道路上的不特定机动车作为追逐对象或者与时间竞技等而采取不正常的超速驾驶行为也构成犯罪。另外,既然称之为飙车〞,机动车严重超速也是入罪的应有之意。其二,节恶劣〞的标准何在?结合交通肇事罪等相关罪名的够罪标准和本罪第二款的规定,我们可以根本确定情节恶劣〞的上限,即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到达交通肇事罪的够罪标准。但情节恶劣〞下限在哪里?由于两高尚未出台相关司法解释,造成司法实务中,司法工作人员很难适用这一罪状去追究行为人的危险驾驶责任。笔者建议两高尽快出台司法解释明

.


确入罪标准,同时笔者认为可以从案发路段的地理位置、车速超过限速的程度以及参与人数、次数等因素,确定情节恶劣〞的具体标准。

〔二〕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

何谓醉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以喝酒人是否感觉迟钝、说话模糊步态蹒跚等外在表现来判断是否醉酒,由于不同个体对于酒精的耐受程度不同,量会出现差异,不同的人喝等量的酒会出现不同的反响,并不排除有人饮用大量白酒后仍然意识清醒,控制力很强,但作为定罪的标准必须统一,司法实践中不应当也不可能为每个个体制定单独的醉酒标准,同时,国家质检总局2004531日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阂值与检验?的规定,车辆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且小于80毫克为饮酒后驾车;车辆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为醉酒驾车。①醉酒驾驶的标准是明确的,与酒后驾驶有着清晰的界限,并执行多年,因此在司法实践中采用国家质检总局的醉酒标准是合理的。如此可以防止标准的相对性与不准确性,使得违法性的判断有巩固的根底。



三、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

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而为间接成心,即危险驾驶人可以预见到危险性结果的发生,却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而放任该结果的发生。

有关危险驾驶行为的主观方面,有观点认为其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认为行为人系预见到危害结果而轻信能够防止。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过于自信的过失对行为人轻信危害结果能够防止〞要求建立在一定的客观条件根底之上。而在危险驾驶行为中,而对如此复杂的交通状况,为人或醉酒驾车以致难以清醒地驾驶,或在道路上飙车漠视公共平安。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很难看到有可能会防止危害后果〞可能的客观条件。在危险驾驶行为这种高度危险行为中,我们无法仅凭行为人一面之词而将公共平安寄由行为人完全不可靠的主观臆断之上。而以客观状况为依托,我们可以看到危险驾驶行为所具有的高度危险性,目睹了危险驾驶行为所导致的严重危害后果,可以相信危险驾驶行为是足以导致严重危害后果的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行为。同样,危险驾驶行为人也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在其为该行为之前,就应预见到行为所可能导致的结果,应该明了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及外界的客观环境,极有可能难以防止严重危害结果的发生。此时,行为人就应当作出抉择,如果其选择继续为危险驾驶之行为,那么,其主观之上的恶性即为间接成心,即能够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放任其发生。故而,危险驾驶行为的主观方面为间接成心。



四、办案中的理性思考

〔一〕刑事诉讼过程中,强制措施如何适用?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强制措施有五类: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前四类强制措施适用于危险驾驶罪的犯罪嫌疑人,是毫无疑问的。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可否逮捕危险驾驶罪的犯罪嫌疑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的规定,通常理解,逮捕条件分为事实证据条件〔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刑罚条件〔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和逮捕必要性条件〔采取其他方法缺乏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对于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才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xe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