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美术史学

2023-03-29 01:43: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理解美术史学》,欢迎阅读!
史学,理解,美术,如何


如何理解美术史学



关键词:美术史;美术史学;艺术

一、美术史学的概念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艺术史和艺术史学,艺术史是记录、叙述和研究绘画、法、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起源、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的学问。艺术史学则是以艺术史籍或艺术史文献为对象,探讨有关艺术史的观念、理论以及艺术的发展规律和写作方法的学问。那么我们可以套用艺术史和艺术史学的概念来阐述美术史和美术史学。美术史是研究美术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范围包括建筑艺术、雕刻、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纂刻等美术种类的历史,涉及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美术流派等各个方面。美术史学则是以美术史籍或美术史文献为对象,探讨有关美术史的观念、理论以及发展规律和写作方法的学问。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了解美术史学我觉得对我们学习很有必要,对作品形式准确把握,进而会影响到对美术作品的正确和深层次的认识理解。



二、美术史学的发展历史

美术史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包含着史学家的智慧,作为美术爱好者很有必要提高自己这方面的修养。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需要,也是从事其他科学究的源泉。经过这次课程学习让我收获很多,为此,我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在汉魏六朝由于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文字书法发展历史的记载和研究成为现实需要,而在书品画品、书论画论中也记载了书画家及作品,中国美术史学在汉魏六朝已经萌芽和产生。在唐代出现了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建立起系统性很强的绘画史体系,视为我国艺术学科成熟的一个代表,因为它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绘画史学体系。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还包含有丰富的画史思想和史学理论《历代名画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体系周全的艺术史著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史学价值。在唐宋时期中国美术史学科(主要包括绘画史和书法史)经成熟,在元明清又得到进一步发展。世纪后,中国的美术史学开始向现代转型。中国的美术史家一方面继续向之前各朝代已经形成的书画史研究传统学习另一方面也开始吸收西方和日本的美术史研究不同的观念和方法。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取得一批可观的成果,如姜丹书的《美术史》,陈师曾、潘天寿、俞剑华各自的《中国绘画史》,郑午昌的《中国画学全史》,秦仲文的《中国画学史》,傅抱石的《中国绘画变迁史》,刘思训的《中国美术发达史》,中国现代形态的美术史学科又得到新的发展。这说明中国美术史学渊源流长,从先秦到当代从未中断,在世界上也是鲜见的。中国美术史学之所以产生较早,渊源流长,光景常新,在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不断发展,从未中断,取得丰富的成果,我们认为,是因为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其一为中国有发达的史学历史其二为中国古代书画创作取得辉煌的成就。美术史学家既要具备广博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考据、述史的功夫,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辨和理论阐释的能力。历史研究




的方法众多,美术史学研究可以借鉴历史学及其他学科研究方法。



其一,中国传统的史学方法曾经为史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然而在当代的文化艺术语境下,中国美术史学应该更多地吸收现代美术理论和西方美术史学的研究方法,从而与国际接轨。从传统的经验性的感觉描述上升为较系统的理论分析;从史实的陈述走向史实意义的理性认识与解释。我们应该把作为传统美术史学的基本方法与其他方法相融合。例如,可以把利用文献或文物考异或考证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相结合。



其二,美术史学要有一定的美学思想为基础。将美学基本原理运用于美术史研究中,可以丰富美术史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美学不能代替美术史学,但二者的关系又十分密切。美术的历史包含了人类审美活动、审美趣味和审美意识发展的历史美术史的研究就是对具有审美意识的人与其审美活动即认识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而美学正是滲透在这种关系之中。要从美学的高度探索艺术的特征与规律,在美术史学界开创一种新的学术风气。



其三,美术史学不是孤立的,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需要在历史的、文化的、学术的大背景与环境下,以历史哲学、美学和其他人文学科为参照,建立起自科学、独特的研究方法论。同时,还应当跨越国界,建立起世界的、比较的美术史学观念。



作为学生,我们可以不要求自己达到美术史学家的水平,但我们要有美术史学家的学习精神和方法。通过对美术史的把握从而从美术史的观念进入到术史学的观念从而进入到一个学理的高度,是当代中国美术史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的主要教学方式。美术史料作为研究美术史的方法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早已盛行。古代历史文献常以简单的陈述句和简洁文字表达并掺以著录者的主观意念,时有语言多义且语意不清,而且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很难从理论上得到引导和支持,常常依靠自己的经验积累和主观判断。如果研究者不明其义、另有他解或把著录者的主观思想当作美术作品风格表现的创作基础,就无法对作品形式准确把握,进而会影响到对美术作品的正确和深层次的认识。我们不但要对史论著作进行分析,而且也要结合实物和作品本身进行研究



结语

在欣赏了很多著作和艺术作品后提高了自身的鉴赏能力,带我踏入了美术史学的大门,拓宽了我的视野。这次课程使我对美术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是表面的理解。胡适先生曾经指出,史学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的,重在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一方面是艺术的,重在史实的叙述与解释。目前对美术史料的利用已不仅限于单纯地对图像实物与一般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社会史、文化史、风俗史等各类历史材料以及早些时间的报刊杂志、文人笔记等其他学科领域的资料研究都有助于美术史学研究。美术史料永远也不是美术史学。我想,对于我来说美术史学学习的道路还很长,理论和学术的立场来看,加强美术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学习,才是我们学习和发展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 为什么不可能写出非西方文化的美术史[J].丁宁,詹姆斯·埃尔金斯..200203



[2] 艺术史方法与理论[M].江苏美术出版社,(美) 达勒瓦,2009

[3] 关于中国美术史学史学科建构的思考[J].乔志强.美术研究.201302

[4] 中国美术史的观念与方法探讨[J].马明.艺术探索.201303

作者简介

项芷琰(1994-,女,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研究生,专业为美术,研究方向为中国画人物写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qf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