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英语拓展性课程,要按语言学习规律实施》,欢迎阅读!
小学英语拓展性课程,要按语言学习规律实施
凌哥英语(Linglish),值得置顶的公众号
微友:凌老师,学校给我安排了每周两节英语拓展课,30分钟一节,连着上。学生是三四年级的,大概十几位样子,学生程度还不错。最好与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有关,但农村条件相对落后。我该开发什么课程相对较好呢?语音、对话,还是......初步设想对话方面的,再表演出来。你觉得如何?给点意见建议吧?万分感谢!
凌哥:首先,凌哥是非常支持学校开发校本特色课程的。比如,有的学校开设戏剧课程,有的学校开设足球课程。有的特色课程,还可以融合到其他课程中。比如一些与乡土文化有关的内容,可以在语文课,思品课,综合实践课中深入开展。
但是,校本特色课程不能泛学科实施。换言之,本来可以单独设一门课程,在一个学期安排若干节课完成的,却偏偏要放大课程,制造轰动效应,要求所有学科都与这个特色建立联系。凌哥遇到过很多微友抱怨过这个问题。校本特色课程的泛学科化,给人的感觉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做任何事情(甚至结个婚)都要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某校以中国戏曲为特色,是不是英语课上要学生表演英语黄梅戏了?
外语教学,需要努力让学生感受英语特有的语言文化,开拓学科视野和全球视野,形成跨文化意识。英语的拓展课程,我支持你的想法,可以做对话。你的拓展课程班人数比较少,可以从简单的对话开始训练,并结合原汁原味的英语绘本阅读以增加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现力,将对话串联起来,还可以成为短剧表演(drama),这样的话,成果的表现力就增强了许多。
即便是英语绘本阅读和短剧表演,也要考虑年级之间的差异。四年级的学生,词汇量比较少,和思维能力也还比较弱,需要增加语言的输入和模仿性输出。建议使用绘本阅读,结合绘本进行表演。五年级可以增加了一些自编的短对话表演,但是语言输入还是重要的。
如果是做跨学科融合课程,则要考虑与英语课程融合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微友:有一个问题,学校安排给我的拓展课程班,是三四年级混合小班,一共才十几位学生。
凌哥:越是低年级的,越是不建议混班教学。这是语言课堂啊!想一想“1周岁的孩子和2周岁的孩子”,和“10周岁孩子与11周岁孩子”的语言方面能力差异。三四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是不是就像1岁孩子和2岁孩子的差异?即便是以前农村小学的复式班,本质上也是分年级上课的啊。
微友:说的很对,所以思考了好几天,还是想不好了。
凌哥:领导不按语言学习规律办事,老师就要哭了。如果不得不三四年级混合上课的话,建议高年级的学生往低年级的内容靠拢。总体而言,这十几位学生应该是学习成绩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的。选取材料的语言难度上,三年级往上靠一点,四年级往下靠一点。试试吧。
微友:还有一问。三节英语课中必须拿出一节做5分钟左右的拓展教学吗?
凌哥:我们首先必须明确,拓展是什么,拓展为什么?拓展是为了纠正学科单一性,能力单一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 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拓展课程分成知识拓展类课程、体艺特长类课程和实践活动类课程。知识拓展类课程。主要指与学术类基础性课程内容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专题教育等,是基础性课程的延伸、应用和整合。这类课程应基于地方文化和学科核心素养,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学科开展拓展课程,属于知识拓展类课程,它所涉及的“地方文化”恰恰应该是异域文化为主。
然后要考虑,英语课程的拓展是什么?从《课标》看,英语课程需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果研读《课标》,可以发现《课标》已经体现了拓展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我前面讲的,拓展学科视野,增强跨文化意识,以及《课标》提到到“听说读写玩演视听”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o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