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跨越数字鸿沟的举措》,欢迎阅读!
浅析跨越数字鸿沟的举措
摘要:本文就全球数字化进程中所产生的数字鸿沟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集中分析了目前我国数字鸿沟的大致情况,以及针对该现状,我国如何从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打开跨越数字鸿沟的突破口。
关键词:数字鸿沟、跨越、信息化
一、数字鸿沟基本概念
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所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问题,是指那些拥有信息时代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是基于掌握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差别而催生的,存在于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客观差距。数字鸿沟是人类由传统工业社会向现代网络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的现象,并随着网络化急速扩张不断被拉大。
二、分析我国数字鸿沟的大致情况
就中国而言,数字鸿沟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①、是中国与世界的数字鸿沟。我国尚处于社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不高,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与外国先进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尽管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1.15%,但是仅仅拥有世界因特网主机数的0.13%以及因特网用户数量的6.11%。目前,中国的万人口因特网主机数极低,仅为1.30台,而世界的平均水平已达到了206.90台。万人口因特网用户数也很低,目前仅为271.35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为美国的4%;
②、是中国各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在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社会信息化的进度不一和信息分布的地区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东部地区信息化发展程度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000年家用电脑的普及率,东部最发达地区与西部最不发达地区的差距高达31倍;东部地区因特网用户的普及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7倍,而西部地区则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在中国信息化程度的分布状况中,排位于前10名的省区中没有一个在西部,而排列最后的4名却都在西部地区,“数字鸿沟”已成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是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我国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十分明显。目前通信技术的应用农村明显低于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截止2001年3月,全国共有固定电话用户1.5亿户,其中农村用户仅有5660万户,占36.6%,这与农民占全国人口2/3形成巨大反差。近年来,我国网络用户持续增长,但其普及和应用主要在城市,网络用户中只有0.3%是农民,城市普及率为农村普及率的740倍。
三、消除数字鸿沟的举措
21世纪的中国已开始逐步利用知识和信息促进发展,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赶超发达国家。然而,在信息大环境上,中国不仅比美国等发达国家落后了几十年,而且差距还在以加速度拉开,数字鸿沟的危险也随之越来越大,它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国际竞争和发展,而且它和它所引发的贫富分化,必将引起剧烈的结构性社会变迁,从而带来社会关系的严重恶化,威胁着社会的安全。因此,跨越数字鸿沟、进而消弥贫富分化是摆在中国面前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那么,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加快信息化建设是跨越鸿沟的基本要求
产生数字鸿沟的一个直接现实原因就是信息化程度低。因此,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是我国跨越数字鸿沟,解决贫富分化的基本要求。
⑴、构建电子政府,促进政府信息化
在填平“数字鸿沟”方面,政府必须起龙头带动作用,因为政府是一国全部社会活动的中心和核心调节力量,只有政府充分实现了信息化,才能直接带动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可以使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加速前进,从而使“数字鸿沟”迅速填平。正如有些专家所指出的,没有政府信息化,就没有全面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电子政务,就没有真正的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在这个意义上,电子政务工程将成为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和国内信息产业、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因此,电子政府的构建适应了时代需要和民众需求,由于取消了阻碍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条条框框和繁文缛节,能以更高效的行政流程为社会提供更广泛、更便捷的服务,在跨越数字鸿沟,创造数字机遇上,能引导信息产业投身于跨越数字鸿沟的努力上,促进社会向数字化的方向良性发展。
⑵、发展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
在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过程中,知识差距是产生数字鸿沟,引发贫富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知识差距必将产生新的不平等和贫困,而要消除愈演愈烈的数字鸿沟,则必须提高全民教育程度,信息知识和技术的普及程度,大力发展教育,包括发展信息教育事业,普及网络教育这一现代科技教学手段,真正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信息知识水平。教育信息化是新时期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也是我国填平“数字鸿沟”的突破口,也是中国缩小与世界“数字鸿沟”的重要选择。信息化教育发展规划在开展信息教育的基础上,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设备投入,加大教育系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计算机普及和因特网接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育水平,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的充分结合。
⑶、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促进社会信息化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会信息化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我国的贫富差距也随之有拉大的趋势,社会信息化转型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中国新一轮的社会贫富分化是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的数字鸿沟所致。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新型图书馆,它利用信息检索和编排上的优势,能对自身资源和网络上分散信息进行组织、加工形成数字化信息,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一个主力军,是跨越数字鸿沟的重要保障。
Ⅰ、加大政府引导,促进数字图书馆建设
我国数字化建设较晚,直到1995年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才开始安排专人跟踪并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1998年7月20日,国家图书馆才向文化部提出申请,要求国家立项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直到2000年4月18日,国家图书馆所属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运营,数字图书馆建设才进入应用实践阶段。
由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离不开自动化、现代化的管理,它需要大量完善和先进的网络设施、微机设备、配套软件系统和数字化
1
用的仪器,其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可想而知,要想单纯依靠图书馆自身的一点点建设经费和现有设施实现数字化,恐怕三五年内难又寸进,因此,政府政策的导向和财力的投资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得以突破的保障。同时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研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防止图书馆在数字化的过程中独立发展而造成国家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国家应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联合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规范行业,减少重复建设和格式不兼容的浪费。
Ⅱ、开发西部特色信息产品,缩小东西部数字鸿沟
随着东西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不一,对信息资源的开发程度也越拉越大,贫富分化也日趋严重,考虑图书馆所拥有的丰富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如果能针对东西部问题,结合西部农业产品的生产、乡镇企业的发展,以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为主战场,借助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当代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加工处理,生产一批对工农业生产有直接影响的信息产品,实现图书馆信息优势和西部地区农业产业之间的有效对接。我们可以通过图书馆系统内部科技信息资源有机地组合链接,建设直接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区域性科技信息集散中心和科技信息传播中心,通过开发农业科研成果数据库和各类农业科普知识手册等农业科技信息产品,提供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和农业专家咨询等服务,为西部地区工农业生产一线提供实用性强、价格适宜的信息产品,并对整个西部地区形成辐射,有针对性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媒体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有效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缩小东西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差距,改善信息落差和贫富分化现象,实质性地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
Ⅲ、开展用户信息技术培养,发展信息教育职能
作为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应该加强全民信息意识的培养,面向社会充分发挥信息教育的功能。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都有比较好的电脑和网络设备,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以及网络教室等现代信息平台,利用图书馆自身的条件和优势,让读者可以系统学习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网络数据库关键词索引和检索技巧,培养读者信息的检索技能,才能使他们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海洋中准确辨别信息的价值和获取所需信息。只有拥有使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避免成为信息化时代的“数字文盲”,只有培养出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人才,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数字鸿沟的进一步扩大。
(二)加强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跨越鸿沟的关键
在IT技术和IT产业的新一轮竞争中,人才才是取胜的决定性因素。而我国信息技术人才严重不足。我们暂且不与发达国家比较,仅与发展中国家印度比较,我国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建设方面就存在较大差距。现在,印度有软件技术人员34万人,1999年美国发放的11.5万份特殊科技人员签证中,印度占了46%,这些人中多数是软件工程师或其他高技能信息技术岗位人员,而我国仅有软件专业人员15万人。从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中的“信息化人才指数”来看,该指数为13.43,这反映信息人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中国要跨越数字鸿沟,关键要加强高级信息人才的培养和建设。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努力推动体制创新,加强培养;另一方面,创造好环境,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吸引和利用国外的信息人才资源。如通过聘请客座、兼职专家教授的引智方式,开发利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吸引国内相关企业的技术力量共同参与等等。
(三)开展信息扶贫是跨越鸿沟的重要手段。
信息扶贫是指政府和社会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和信息活动的开展来解决信息贫困者的信息贫困及其由此而形成的经济贫困问题的一种特殊的扶贫方式。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信息十分缺乏,经济十分落后。跨越数字鸿沟,信息扶贫迫在眉睫。面对数字鸿沟的挑战,政府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行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支持和扶助政策,对不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投入更大的力量,为此,要采取的措施是:第一,加强贫困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西部通信网络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固定及移动通信网络,提高电话普及率,为信息进入乡村、西部创造条件。第二,加强扶贫帮困数据库建设,发展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网络,缓解带宽“瓶颈”,有效地为贫困人口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第三,大力普及信息知识,加强信息技术、信息开发、信息利用的培训工作,提高信息贫困者的信息素质,确保信息贫困者能够搜集和利用各种信息。第四,制定有关制度,给予政策支持和倾斜,加快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重点,扩大信息技术应用,提高西部信息化水平,刺激贫困地区信息化的自主发展。第五,在信息扶贫方面进一步全方位开放,加强合作,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吸引东部企业“西进”,到西部去投资办厂、开发资源、改造老企业,争取国际和信息富国的帮助。
总之,我国要努力填平“数字鸿沟”,一方面在推进信息化方面,政府要从宏观上加以引导,鼓励发展核心技术,密切联系我国地大物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综合规划发展布局,保持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提高信息化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立足本国具体情,借鉴和利用别国的先进成果和有益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循序渐进,发展本国信息高速公路,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化数字鸿沟为数字机遇。
参考文献
1.张卫萍,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努力缩小数字鸿沟,现代情报,2003(9) 2.谢俊贵、陈军,数字鸿沟———贫富分化及其调控,湖南社会科学2003(6) 3.陈桂荣,高校图书馆与东西部数字鸿沟,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2003(5) 4.郑亚琴,面对数字鸿沟,编织员工知识网络,现代情报,2002(7)
5.刘晓苏,数字鸿沟的政治学思考———以发展中国家为例,理论与改革,2002(1) 6.刘文云、邓尚民,从“数字鸿沟”看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情报杂志,2004(1) 7.韩卫红,图书馆:填平“数字鸿沟”的重要力量,图书与情报,2003(6)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n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