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史略记

2022-11-12 16:17: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史略记》,欢迎阅读!
校史,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天鹅项下,塞北珍珠;阿什河畔,金京故都;千年文脉,百年学;师泽龙江,誉满神州;时代召唤,发展转步;科技引领,高职新途。

史接千载,文脉相传。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坐落于素有“金源肇兴地,塞外第一都”美誉的阿城,距金朝古都城址不足五公里。金源文化丰富,曾创一时辉煌。巨鲤成对,堪称铜镜之王;坐龙独一,当视辇辂之宝。

百年办学,薪火绵绵。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前身——阿城师范学校始建于中华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春,由吉林省宾州道领导,校名全称“宾州道立师范学校”,校址在宾县城里。中华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秋,迁往阿城镇牌路大街四十五号,更名为“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为哈东诸县最高学府。中华民国时期,学校初创,办学历时十余年,艰难前行。到了伪满时期,曾更校名为“滨江省立阿城师范学校”“滨江省立阿城县农业学校”“滨江省立阿城国民高等学校”等校名。解放战争时期,曾更校名为“阿城县初级中学”“松江省立第七中学”“松江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等。这一时期的阿城师范站在了革命的风口浪尖,敏感的学子在这座熔炉里得到了锻炼,涌现出许多革命志士,曾任松江第一行政公署专员的民族英雄何延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学校教育实现


了正规化,更校名为“松江省立阿城师范学校”“阿城县师范学校”等。十年动乱期间,学校遭受到严重摧残,曾被迫停办了五年。一九七四年秋,松花江行署教育局在阿城镇西门外的原阿什河中学旧址建立师范班,定名为呼兰师范阿城分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一九七九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恢复“阿城师范”名称,更校名为“阿城师范学校”。学校最辉煌的时期,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不但在省内广有盛誉,而且在全国也颇有影响。知名校友诸如:白铁山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基地的副司令员、李殿勋曾任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高狄曾任吉林省省委书记……。

三校合并,转型发展。二OO二年三月,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将阿城师范学校、五常师范学校、哈尔滨教师体育学院三校合并于原阿城师范学校,资源重组,强强联合,百年老校再换新颜。新阿城师范学校迅速发展,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十一万平方米扩展到二十五万平方米,新建了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公寓楼等。二OO七年三月,在高职教育发展大潮推动下,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应运而生,为由哈尔滨市政府创办、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秉承“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特色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践行“立德、笃学、精技、致用”的校训;立足哈市、面向全省、辐射全国,重点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突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gk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