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话体验,让古诗学习更有滋味--以《江雪》的教学为例》,欢迎阅读!
对话体验,让古诗学习更有滋味--以《江雪》的教学为例
吉超
【摘 要】古诗文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在原汁原味的初读过程中,感受诗歌凝练的语言之美;强化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以教师智慧的点拨与引导、平等的对话与实践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增强学生的内在体验。古诗教学要扣题链接,寻找诗歌内隐的画面;实践表达,撰写图情交融的境界;聚焦意象,在思索中延续丰富的意蕴。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6(000)013 【总页数】1页(P71-71)
【关键词】对话体验;古诗教学;有效 【作 者】吉超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 2253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23.2
《江雪》是柳宗元的一首经典作品,入选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这首诗以凝练的笔触、深刻的意象凸显了形象而深远的意境。在深入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诗歌内核,通过寻找、练笔、思索三个环节,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
在初读诗歌时,教师引导学生紧扣诗歌题目“江雪”二字,将教学的核心放置在对
江上雪景的体悟与感知上。“这首诗的题目是《江雪》,那么诗歌中哪些地方描写了雪景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诗歌,结合自己的理解找找看。”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将思维深入到诗歌意识的层面之中。他们正是在寻找“雪”迹的过程中,成功突破了“鸟飞绝”“人踪灭”“蓑笠翁”“寒江雪”等词语的意思,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大意。
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想象雪花漫天飞舞的场景。尤其是诗歌的前三句,虽然只字未提雪,但却在每个读者的内心意识中形成了雪花飘飞的场景。这就是诗歌精妙的构思,是诗歌言简而义丰的表达特色。
学生的内在体悟与感知,如果能通过逻辑缜密的练笔表达加以呈现,将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这一板块的练笔应充分整合教学环节,将练笔穿插其中,可分两个层次。
1.感知画面,在撰写中明确诗意
学生初读古诗后,教师引导学生默默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自己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将自己想象的雪景图付诸笔端,描绘出来。
这种以练笔感知诗意的方法,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灵活的空间,摆脱了原有诗句内在语言的束缚,融合了学生自身的价值思考,在推进练笔效益的过程中升华了学生的体验。
2.体悟诗情,在撰写中凸显心境
这首诗是古诗创作寓情于景的典型代表。如果仅仅将学生的感悟停留在对诗歌画面的想象与描绘上,就严重窄化了这首诗所承载的艺术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为学生补充了柳宗元的生平经历和这首诗相关的创作背景,尤其突出了柳宗元仕途失意、母亲病亡的遭遇。在了解了诗人的相关背景之后,学生再次走进诗中就有了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感觉。对于诗人为什么要在寒江之上垂钓,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看法。在课堂中,一位学生写道:
寒风凛冽,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一座座连绵起伏的群山怎么也看不到一处鸟儿飞翔的影子,毫无生命的迹象。路面全都被厚厚的白雪所覆盖,似乎已经好久都没有人从此经过。已经结了冰的江面上,停靠着一只小船。船上一位老渔翁孤独地垂钓。此时,他的心中藏着多少秘密、多少故事、多少情感……他默默地关注着、思索着,但眼里却充满了坚定。
在这样的描述中,诗歌的画面与诗人的情感相互交融,学生真正触摸到了诗歌的内核本质。
古诗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意蕴。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从古诗创作的独有规律入手,引领学生穿越语言表面的樊篱,深入到语言的意象文化中去。
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教师就紧扣诗中的“渔翁”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很多唐代的诗人内心都蕴藏着鲜明的“渔翁”情结?为此,教师首先为学生补充了中国著名的山水画,让学生观察到高山流水的画卷中,都会有一个默默垂钓的渔翁;随后,教师拓展补充了相应的诗句,如李白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张志和的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拓展引导之后,教师并没有急着要求学生作答,而是给予学生一种思考和关注的方向,使他们形成对“渔翁”形象的关注与思索,在朦胧之中形成了阅读诗歌的策略,从而为课后的探究蓄积了动力。
总而言之,古诗文的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在原汁原味的初读过程中,感受诗歌凝练的语言之美;强化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以教师智慧的点拨与引导、平等的对话与实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增强他们的内在体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b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