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培养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欢迎阅读!

《培养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3-6岁的幼儿正是兴趣培养、习惯养成、认知、口语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幼儿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键期。然而现实生活中,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过分强调识字、书写的重要性”,从而扼杀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加之幼儿的阅读习惯差,大多数幼儿对书籍和阅读不感兴趣,在阅读活动中热衷于换书、盲目的翻书、嬉戏打闹,而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体会书籍的魅力和体验阅读的快乐。我园于近年对学前儿童的阅读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主要以图画、图文读物为阅读材料,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教育环境,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比如:有的幼儿对阅读不感兴趣;大部分幼儿不能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有的幼儿喜欢阅读但是阅读的效率很低;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我们该怎么样来教辅幼儿呢?为了使研究更具科学性、规范性,特提出《培养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这项课题,希望通过有效的教育实践研究,真正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听故事、阅读图书,对文字符号感兴趣,掌握阅读技能。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是运用现代幼儿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以3-6岁学前儿童为主体,通过创设激发幼儿阅读欲望的支持性环境和发展性环境,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读物,开展亲子阅读、分享阅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幼儿积累有关语言的信息,对生活中常见的标记、文字符号感兴趣,能根据画面讲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文学作品的美,促进和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2.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幼儿安静阅读、正确翻阅图书、爱护图书、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口语
3
表达能力,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四、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
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听故事、跟读儿歌童谣,能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说出大致故事情节,对文字符号感兴趣;能爱护图书、遵守规则等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培养幼儿基本的阅读技能。
重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每个年龄段采取相应的活动方式,有效开展培养,有的放矢地促进每个幼儿对阅读兴趣、习惯、能力的提高。
难点:1.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2.阅读活动中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
3.提高家长对早期阅读的正确认识及亲子阅读的有效性。 五、研究时间和对象
时间:2015年4月-2017年4月(2年) 对象:本园3-6岁幼儿 六、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收集有关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理论研究,并把这种理论认识转化为行动。
2.调查分析法:即通过访谈、问卷等科学方式,搜集有关幼儿阅读的资料,分析课题实施前调查和实施后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事实。
3.行动研究法:用研究指导行动,用行动提升研究,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做好个案跟踪记录、日常观察记录、活动记录等,以便更好地深入研究,指导行动。
4.经验总结法:各主要操作者在各自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经验,通过总结提升一定的理论高度。
七、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一)准备阶段(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 1.成立课题组,撰写课题方案。
2.加强研究学习,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教育理论,进一步掌握相关理论,正确深入理解幼儿园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R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