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俗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

2023-03-28 18:37: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传统民俗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欢迎阅读!
中国,传承,民俗,传统,社会
中国传统民俗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

在当今社会由于新潮与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正在逐渐被现代人所遗忘特别是身为大学生的我们,甚至有不少同学崇拜洋节,但是作为被现代人忽视的中国传统的的确确曾经带领中国走向辉煌,那么中国究竟有怎么样的习俗?它逐渐被现代人所遗忘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中国传统习俗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深思。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

例如春节,是中国人最为传统,最受重视,最能体现中国民俗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大初一被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有:

祭灶、扫尘、除夕夜、祭祖、守岁、迎春、拜年、年夜饭、贴春联门神、放爆竹、压岁。而到现在,仅有除夕夜、祭祖、守岁、拜年、年夜饭、贴春联门神等习俗存在了,像一般除了一些乡村地方让放鞭炮外,几乎都禁止放炮竹,祭灶、迎喜神、桃符、送穷,,了桃符转化成了春联,这些习俗在现代人的春节习俗中也已经非常少见。其实很多春节习俗,都是中国人民为了祈求新年能有好的生活而形成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延续这些习俗不符合现代人对生活的追求。加之现代人对自然和科学有了比古代多得多的了解,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大大增强,封建迷信在他们的心中不再有地位,他们祈福也仅仅是寄托自己的美好心愿,并不在乎繁文缗节和各种忌讳,所以部分春节习俗的消失是理所当然的。

春节因为是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节日,虽然有些习俗消失了但它还是存在并且节日气氛也很浓,而其他的传统节日就不然了,尤其是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许多节日文化色彩都逐渐淡漠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传文化都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东西,要破除掉。节日没有文化上的阐释的时候,人们渐渐的就忘掉了。但是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有存在的必要!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有三点:

1、传统节日有着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2、有增进人际和谐,传承文明的作用;


3、有利于建构和谐”社会

历史上,传统节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演化,整合着的。那么,在都市化进程中,如何使传统节日在都市生活中获得传承与转生,获得新的载体,却又保持其民族性?

第一、维持夏历和西历并存的历法制度

建设传统节日不能离开与之息息相关的夏历,对此,政府应该声明:

夏历和西历并存是现政府的历法制度,报纸、电视台等媒介也应该夏历与西历并用,也许会觉得繁琐,可是却是对民族文化的觉醒意识,对自己民族传统的珍视。

不至于让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迷失自我,失落最宝贵的东西。 第二、将传统节日适当增加为法定节日:

我国现行的法定节日中,只有春节是民族传统节日,而其他的有些是政治性节日: 如国庆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出发,来设置了七天长假,少了文化底蕴,节日的欢愉,却多了浮躁与喧嚣。在传统节日与现代政治性节日比重大大失谐的情况下,尊重人们的风俗习惯,适当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显得迫切并必要。2005年的两会上,60多位香港特区代表又联名提案,呼吁把清明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假日,各地人大代表门也纷纷建议将增设传统法定假日纳入议程之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纪宝成教授多次呼吁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意义也为越来越多的人士所关注,所探讨。

第三、加强对下一代传统文化教育

多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通过教育使他们有一种对传统节日,对本国节日的温情和敬意感,

在传统节日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之前,社会教育的功能缺位必须由学校教育来补充,才不至于出现传统节日的断代”。

第四、需要民俗学学者的努力,社会对民俗学的重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De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