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二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欢迎阅读!

科二: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四个阶段:萌芽阶段;独立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阶段;近现代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 中国:孔子和学记 孔子——《论语》
教育作用:1、教育对国家稳定和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2、提出“庶、富、教”观点,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三要素; 3、提出“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有阶级性,不包括女性和奴隶) 教育目的:培养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教育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化知识;道德行为规范要求。 教学原则与方法:
1、因材施教。孔子运用,宋代朱熹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2、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3、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谦虚笃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道德修养:
1、立志有恒。仁是孔子的最高道德标准。
2、自省自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身体力行。敏于行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 4、改过迁善。
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学记》——乐正克 “教育学的雏形”;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教育作用:1、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2、教育的个体功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提出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痒、术有序、国有学。学校管理分大成和小成。 教学原则:1、教学相长原则
2、预时逊摩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集体教育原则。 3、长善救失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贪多、狭窄、自满、畏难) 4、启发诱导原则—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5、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论教师:
师道尊严;高度评价老师的作用;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西方(没考过)
苏格拉底 :创立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启发性原则) 产婆术(四部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
明确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如果美德是一种知识就是可教的,因为知识是可教的。
柏拉图:创办“阿卡德米”学园,希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欧洲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 《理想国》,教育理想目标是培养哲学王。三类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创办吕克昂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1、灵魂说:植物(本能进化)、动物(感觉和欲望),理性(认识和思维) 2、教育目的:不仅为国家培养人才,还要使年轻一代和谐发展。 3、实施体、德、智三育。
4、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教育要与人的发展相适应。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昆体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代表作《轮演说家的教育》又为《雄辩术原理》,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主要思想:1、雄辩家应该是善良的人
2、班级授课方式的拥护者和提倡者,萌芽,首次提出分班教学。 3、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赋才能差异,因材施教。 4、反对在教育过程中使用体罚。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 培根,1623年,《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确定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 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萌芽,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思想:1、教育适应自然原则;2、首次论述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3、提出泛智教育。
洛克:17世纪,《教育漫话》
1、提出白板说;2、提出绅士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绅士,主要靠家庭教育。 卢梭:18世纪,《爱弥儿》 1、主张自然主义教育;
2、主张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赫尔巴特: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 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1、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2、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3、教育性教学原则。重视德育。
4、提出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5、强调教师权威作用,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赫尔巴特的思想截然对立。 1、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教育目的:教育即生长。
3、活动课程: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DU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