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基本理论》,欢迎阅读!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社会教育基本理论
一、社会
社会是由一定数量个体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幼儿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社会性发展是伴随人的一生的,不是自然状态下就能获得的,而当今社会对未来社会人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智力发展上, 更多地指向人的社会性发展,因此,社会教育便担当了重要的职责,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让幼儿探索社会生活的意义。
二、社会领域课程的发展
社会领域课程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但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社会”领域为独立的课程领域,20 世纪四十年代后期至五十年代初,陈鹤琴先生依据活教育的课程观,提出“五指活动”课程,社会作为独立的课程领域成为五类活动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八十年代,“社会”领域未被明确提出,建国初期直到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末,当时幼儿园中实施的社会教育主要表现出“等同于德育或完全被德育替代”的特点。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社会”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课程领域,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幼儿的社会教育,把社会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全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纲要》颁布的推动下,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获得根本性的变化,以人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很快得到认同,《纲要》中将社会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之一正式提出,标志着社会领域课程正式成为幼儿园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是人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所必经的,会随时间发展不断形成社会特征,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的成长过程。也是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特征。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社会认知、依恋、同伴交往、亲社会行为、性别角色、攻击性行为等。
[案例]
安娜的经历1
安娜由于是私生子,她的外祖父坚持把她藏在顶楼的一间小屋里,不许见人。安娜只能得到最起码的维持生存的需要,不能与更多人交往,更不能参与社会活动。当她 6 岁时被人们发现时,不会讲话、走路,不会保持清洁,也不会自己吃东西,没有与人交往的能力,感情麻木,表情呆滞,对人毫无兴趣。
四、幼儿园社会教育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指幼儿园专门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社会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性课程是以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行为品质,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性课程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实现社会文化的传递。二是社会性课程起着维系社会群体的功能。三是社会性课程具有个体功能。3
幼儿园社会教育即旨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是幼儿为了适应社会, 在社会中独立地生存与发展所需要学习的,包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 产生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形成适应社会且是社会接纳的行为,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实质是做人的教育,促进幼儿成为健康的、独立的、主动的、自律的、个性开朗的、有创新意识的人。
幼儿期是人格塑造与养成的关键期,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则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其教育影响具有不可替代性。
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
在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中,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技能、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社会教育是要让幼儿获得积极的社会情感,掌握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进行社会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
1 2
马志国.在人际交往中长大成人[J].学生之友.2006(1-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0. 郑三元,庞丽娟.论社会性课程的功能、价值和目的[J].课程教材教法.2001(7).
3
(一)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人处在社会环境中,会与周围的人群、环境互动,获得各种信息和体验,这些信息和体验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愉快的情绪可以使人的内分泌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全身各腺体工作正常,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反之,一个幼儿难于适应社会,抵触周围环境和人群,就会使身体内分泌发生紊乱,长期情绪低落便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
(二)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从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社会化的过程。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幼儿形成了正确的社会认知,掌握了相应的社会规范,学习了适应社会的多种社会技能,帮助幼儿独立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中独立生存与发展的成熟的人。
(三)促进幼儿人格的全面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六岁以前是人格培养的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地培养下去,自然成长为社会优良的分子; 倘若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接纳、认同自己文化,在与同伴及成人的交往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人际关系,了解自己的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了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逐渐完善了人格、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幼儿园社会教育就是要引导幼儿成为诚实守信的人、活泼开朗的人、善于交往的人、乐于助人的人......
(四)促进社会的发展
幼儿不仅是家庭及幼儿园的成员,应将幼儿置身于更广阔的空间中,让幼儿意识到自己也是社会的公民,国家和地球的主人,增强幼儿的民主意识。幼儿不仅要适应社会,更要承担起自己在所处社会中的责任,认识到未来的公民应该成为国家的主人,能够关心国家的发展、成长,意识到维护国家的民主与自由是每一个公民应承担的责任,从而促进社会、国家、地球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C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