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养生思想及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启示》,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养生思想及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启示
作者:张琼 王立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12期
摘 要:《黄帝内经·素问》在开篇的《上古天真论》中讨论养生长寿的意义和方法,本文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方面探讨了《上古天真论》中的养生思想及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启示。
关键词:《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养生 现代生活方式 启示
中医,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为炎黄子孙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保健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该书的问世,奠定了华夏医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数千年来一直被奉为医药经典、养生宝典,至今仍然指导着中华医药的学术研究和临床治疗。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黄帝内经·素问》在开篇的《上古天真论》中讨论养生长寿的意义和方法,以及肾藏五脏精气,五脏精气在人的生长、壮盛、衰老、终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一段对比了上古之人和“今时之人”在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笔者认为当时之人和今時之人在不良生活习惯方面有相似点,可以引以为戒,且上古之人的生活习惯值得借鉴,故作简单讨论。 一、上古之人生活方式
上古,指远古时代。王冰注:“玄古也。”玄者,远也。上古之人的生活方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法,指的是取法,效法。阴阳,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在这里指的是天地变化的规律。法于阴阳就是说要按照天地变化的规律来做事情。术数,指的是各种技术,数字里面也有阴阳,我们在选择日子,选择时辰,选择这个自己的吉祥数字等,都可以去调整阴阳,术,在这就指的是技术,职业等,人选择职业一定要谨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养生的纲领。
2.食饮有节。食饮有节。食就是食物,饮就是饮料,喝水,包括茶水等。有节,就是指的有克制,一方面在量上有克制,不暴饮暴食,也不恶性减肥。另一方面是在饮食时机上有克制,该吃喝的时候吃喝。如古代有修行之人讲究“过午不食”,若是在睡前猛吃,则可能会导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消化不良,还会影响睡眠。另外,则是要五味中和,营养均衡,过食某味会导致所入之脏的偏僻,进而导致五脏机能的平衡失调,所以在饮食上应注意五味平衡。上古之人还会讲究道地饮食,他们限于时间和空间,吃的食物较为简单,也比较健康,大多数吃的也都是道地食材和时令食材,这样以来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就会比较少。
3.起居有常。起居有常,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要顺应自然界的昼夜晨昏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要持之以恒。徐文兵认为:"常"就是一种,就是固定不变的变化的东西。有常的反义词是无常,我们把人死了叫无常,有常,就是说他应该有固定的、起居的生活的规律。《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说我们应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起居,比如说春天,指农历一,二,三月,按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生机勃发,草木欣欣向荣。这种环境下,应该夜卧早起,即就早睡早起 ,在庭院散步。披散头发,舒缓身体,使神智随之舒畅。神智活动要顺应春生之气。不要违逆。到了夏天,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草木繁盛,天地之气上下交通,各种草木开花结果,就应该睡晚一些,早起一些。秋天,指农历的七,八,九月。按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草木已经到了成熟的景况,天气清爽,应该早睡早起。冬季的三个月,指农历的十,十一,十二月,按照节气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几个节气,天气闭藏,生机潜伏,不能扰动阳气,应该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再起来。此外,古代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事实上,十二时辰也来自于《黄帝内经》,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每个时辰的特点和该做的事情其实从名称上就可见端倪,如食时,就是早7点到9点,这个时间就该吃早餐,人定,是晚上9点到11点,这时就该睡觉了。
4.不妄劳作。徐文兵则认为,劳,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劳累,另一个是房劳。上古之人在这两个方面都是十分注意的,劳动的时候,不会让自己太累,进而导致伤形,伤气;也不会因为纵欲太过而伤害身体。 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最大的特点是节奏比较快,加上照明和交通的便捷,人们在起居和饮食上确存在着一些问题,所谓饮食无度,起居无常。“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当时之人和现代社会的人有相似的问题,本文中着重讨论两点:饮食无节和起居无常。
1.饮食无节。当今社会上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暴饮暴食,另一种是因为追求纤瘦,不吃饭。另一种是现在大多数的人都将主餐放在了晚上,早上常常比较匆忙,有研究指出,不吃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饭,时间久了,会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中午只能简单的吃一顿工作餐,晚上暴饮暴食,饮食生冷等等。晚饭吃得迟、吃得多,不仅会加重胃的负担,而且容易导致失眠、肥胖、记忆力减退等。 除此之外,是饮食口味比较重,或者好食肥甘厚腻。吃的食物比较杂,不合时令,不合体质的饮食也比较多,导致了很多所谓怪病的出现。
2.起居无常。这是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晚睡,长期熬夜,顺带夜宵,咖啡提神等。有人说晚睡是不忍心结束这一天,现在人们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即使没有重要的事情,也在玩手机,玩电脑等,因为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过度劳累使身体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体内主要的器官和系统失衡,比如发生心律不齐、内分泌失调等等,严重的就会导致全身的应激状态、感染疾病的几率相应提高。 三、结语
中医养生文化博大精深,其具有的鲜明特点成为在当今国情下我们急需要维护身心健康的宝库。《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短短的几句话已经概括出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生活方式是可以选择的,其实养生就是生活本身,在生活中注意饮食,起居和习惯的养成,自然就会健康,这也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养生方式。 参考文献:
[1]钱超尘.黄帝内经.中华书局,2011(11). [2]徐文兵,梁冬.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国学堂,2008.
[3]张琼等. 从《黄帝内经》译本中“夜卧早起”英译看春季睡眠养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安市2016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文本实证研究---以西咸区域中成药说明书文本英译为例,项目编号:16W27.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AUG.html